即便有些愚忠的,不願歸順,也沒有動抵抗的念頭,而是棄官不幹。
一個多月間,嶺南絕大多數的州府逐一回歸中原。
其中包括了崖州、瓊州、儋州、萬安州、振州這五州之地。
也就是說劉鋹並沒有逃到海南島,具體到了哪裡,潘美也不清楚,只能如實將一切稟報。
羅幼度對於劉鋹跑了一事有些意外,得知緣由,也忍不住笑道:“這叫什麼?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劉鋹這是成功用自己豐富的經驗,逃脫了仲詢的算計。”
與潘美最要好的曹彬也忍不住笑出聲來。
曹彬問道:“嶺南平定,仲詢不知何時凱旋?”
羅幼度詫異道:“怎麼?想他了?”
曹彬作揖道:“是有一些,主要還是惟德、惟固,常問他父親什麼時候回來。”
曹彬、潘美私交甚好,潘美出征在外,他的兒子便跟著曹璨、曹珝一起學習軍略。
羅幼度搖頭道:“仲詢這一時半會兒是回不來了,嶺南的情況與江南可不一樣。”
江南大部分地區經過多年的開發,已經脫離荒蕪落後。
而嶺南沿海一帶,確實發展得極好,可山區依舊相對落後,窮山惡水之間,常有盜匪出沒。
並非派個官員就能解決一切的,還得靠兵威懾征討,等嶺南徹底穩定了,才能北歸。
針對嶺南的歸附,羅幼度廢除了南漢的興元府,將興元府改為廣州府,特設都督府,而潘美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第一任的廣州都督,負責嶺南的一切軍政事務。
表面上羅幼度讓潘美穩定嶺南局勢,實際上對於安南交趾也是存著點點覬覦之心的。
畢竟現在安南正在動亂之中,不分一杯羹,怎麼樣也說不過去。
**********
嶺南布海口。
陳覽看著面前侃侃而談的青年,心中感慨,說道:“久聞先生博覽群書,富贍詞翰,所著詞句,堪稱嶺南之冠,今日一見,確實了得。”
陳守中是嶺南進士,潘美見其口才了得,特地任命他為使者,讓他出使安南拜會陳覽。
陳守中作揖道:“在下原本自視甚高,可自拜讀李煜詞作,不敢稱冠。中原人才濟濟,天子海納百川,盛世已臨。”
交趾最初也在南漢的管轄之內,但是在三十餘年前叛亂,本地豪族吳權叛亂佔據交趾自立為節度使。當時劉?封兒子劉洪操為交王領兵攻打,結果劉洪操不敵陣亡。劉?認為不祥,便放棄了收復交州,為日後的交趾獨立留下了隱患。
吳權成功從南漢分裂,自立為吳朝。
但吳權短命,還來不及坐穩位子,就得了重病,留下遺命,讓楊皇后的兄弟楊三哥輔助其子。
楊三哥篡位自封楊平王,控制吳權次子吳昌文等人,長子吳昌岌則出逃。
楊三哥並無威信控制交趾,使得交趾徹底分裂,地方十二個大豪強割地稱雄,互相混戰,故稱十二使君。
陳覽就是十二使君之一,而且他是最早反抗楊三哥的豪強之一,實力在十二使君中是數一數二的。
自中原南征以後,陳覽就一直關注嶺南的戰事,得知潘美率兵長驅直入,直搗興元府,覆滅嶺南劉氏政權,心底是又喜又懼。
喜是因為有機會迴歸中原懷抱,這個時代的交趾豪門貴族都承認自己的根來至於中原華夏,能夠迴歸華夏,是一大喜事。
但陳覽也知羅幼度的手段,他容不得國中國的存在。
陳覽擔心羅幼度會強勢介入交趾,從而讓自己的利益受損。
他想聯絡中原,表示自己願意奉中原為主,但又擔心中原提出苛刻的要求,左右為難。
不想中原居然先一步派遣了使者來布海口,這一下讓陳覽悲喜交加。
幾番交談,陳覽意外發現如他所想不同。
中原天子似乎沒有收他們權的意思,反而承認他們的地位,只要他們能夠尊中原為主。
“果真如此?先生莫要誆我,羅天子的威名暴于山川五嶽,四海八荒,老夫身處安南,亦是久仰大名。”
陳覽帶著不可置信的目光看著陳守中,羅幼度的霸道是人所共知的。
陳守中作揖道:“使君不聞因時而異?陛下才智我等無法揣測,對於安南局面,他是瞭如指掌。安南上下多化外之人,他們不服教化,若派朝廷官員治理,必生禍端。於此地,當以地方豪強治理,方能長治久安。故而使君不必過於擔心,他不但不會傷及使君,反而欲推使君為安南之首,協助朝廷,統治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