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蕭眉古、耶律婁國、林牙耶律敵烈、耶律宛這些契丹重臣貴族鬧得最大。
歷史上直到耶律璟因過於殘暴給自己的侍從殺害。
遼景宗耶律賢即位。
就是這契丹唯一一位明君開啟寶藏,用華夏文化統治國家百姓,將契丹推向了巔峰。
羅幼度在腦海中琢磨著,這要打契丹,不能在耶律賢即位以後。
不過在他的記憶中,耶律璟命很硬,儘管身旁謀反不斷,然每起謀反皆被他所平息。
只要不重蹈大宋的覆轍,花費十幾年時間用於平定南唐、南漢、西蜀,留給他們的時間還是很充裕的。
羅幼度說道:“淮南之戰,我軍消耗甚大。臣以為忘戰必危,好戰必亡,需給百姓兵士休養生息的時間。而今主動權在於我手,可靜待北方出現變故。”
郭榮頷首道:“果然智者所見略同,文伯先生亦是如此說的。朕沒意見,這些年連年征戰,確實傷及國本,需要靜下心來好好發展。不過目標還得先一步定下,做足準備。”
“現在有兩個分歧,待誰而變?朕與文伯先生一個意圖先打劉漢,一個意圖直接北上收復幽燕之地。先生別管誰的提議,只管說說你的看法,先北漢,還是先幽燕。”
羅幼度看著一臉期盼的郭榮,一臉平靜的王樸,忽得有一種老婆、老媽一同入水,先救誰的感覺。
細細琢磨了一二,羅幼度覺得攻打北漢的提議八成是郭榮提出來的。
郭榮性子急,儘管後世褒勝諱敗,將高平之戰視為酣暢淋漓的大勝,將郭榮即位後兵圍太原視為勝利。
但其實真算不上贏。
至少在羅幼度看來是這樣的,高平之戰是大周慘勝,隨後圍攻太原不克,史彥超恃勇戰死,被迫撤軍,怎麼說都是一場失敗。
郭榮自己也清楚,勝利之說,只是為了面子,顧全大局士氣。
郭榮想打北漢雪恥,在情理之中。
羅幼度笑了笑,說道:“臣選擇直接與契丹一戰。”
果然,郭榮表情有些鬱悶。
羅幼度說道:“這打劉漢,還是打契丹都有兩個繞不開的難題。劉漢的太原,契丹的幽州。壽州的難啃,陛下應該深有體會。太原、幽州這兩座巨城比之壽州,只會更難不會更易。”
郭榮表情凝重,這啃壽州可崩了他一口好牙。
關鍵是最後壽州還沒有啃下來,是彈盡糧絕之後,他們又全殲南唐援兵,導致壽州失去一切希望,然後劉仁瞻悲憤病故,方才迫使壽州投降的。
羅幼度續道:“北漢國小兵卒勇悍,他們若據太原而守,便是國家存亡之生死戰。不存在放棄投降,而契丹與北漢關係密切,屬父子關係,定然不會坐視不理的。內有強兵死守,外有援兵不斷支援,勝負難分。”
他記得歷史上趙匡胤多次攻打北漢都因為拿不下太原,而遼國援兵接連不斷而敗退。
趙匡胤的軍事水平還是可以的,他連續幾次打不下來,只能說明是真的難打。
“打幽州卻不一樣,北漢國小兵弱,他們未必就敢支援。就算支援契丹,我們也是不懼。正好野戰消滅,便於我們日後攻取太原。”
“至於契丹,幽州是燕雲十六州中最關鍵的軍事重鎮,他們肯定會來救。但絕不至於不惜一切代價跟我們拼命。守遼東,守上京都是他們的退路。”
“故而臣以為,直接北上幽燕之地,先取回北方門戶,方為上策。”
郭榮認命笑道:“既然兩位先生都覺得先取幽州方是上策,就這麼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