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幼度向著王樸微微作揖,看著王樸臉色略微有些泛白,關懷道:“文伯先生可要注意身體,唯有身體健康,才能更好地為陛下效力。”
郭榮眼中亦閃過一抹憂色,贊同道:“幼度說得在理,朕親征淮南的這段時間確實辛苦文伯了。現在幼度歸來,你亦可放心地休息,莫要繼續操勞了。”
王樸笑道:“臣下遵命!”說著也對羅幼度作揖表示感覺。
郭榮走向主位,說道:“兩位先生入座,我們君臣三人正好談談接下來的動向。”
一個國家的未來永遠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上的。
大周的內政主要是由郭榮、範質、王溥三人而定,但大周的軍事戰略,一直是郭榮、王樸、羅幼度說得算。
從最開始的取秦、成、階、鳳四州,到後來的奪淮南,乃至於取江陵,都是依照當初他們三人擬定的戰略方針來執行的。
現在羅幼度改良王樸的《平邊策》,所擬定的目標,已經完成了一半,接下來如何行動,需要重新規劃一下。
合理的戰略方向,大於一切戰術。
越早定下目標,越便於大周的發展。
王樸想往右邊走去。
羅幼度一把攙著王樸的手臂,連拉帶拽地將他扶到左邊椅子坐下。
自己這才走到右邊入座。
以現在的功勳來說,羅幼度已經甩王樸一條街了。
但這種非正式場合,相比功勳地位,人情更佔據多數。
王樸是郭榮潛邸之臣,風風雨雨一路走過來的,關係自然更加親近一些。
羅幼度以晚輩的態度對之,更加適合當前環境。
王樸本就抱病在身,只能由之任之。
郭榮見狀卻極為高興。
郭榮將手上的一疊書稿遞給羅幼度道:“這是文伯先生整理的關於當前契丹的情況,你先看看,看完了,再做討論。”
羅幼度上前接過書稿,認真地翻閱。
契丹的情況與他記憶中有著小小的偏差,但大體上還是沒有什麼變化的。
主要原因還是連續兩任契丹皇帝都沒能開啟耶律德光帶給他們的寶藏。
耶律德光當年入主了中原,在中原當了半年的中原天子。
他撤出中原的時候,將中原的書籍、文臣還有工匠、財富等洗劫一空,帶回了上京。
這屬於華夏的文化寶藏已經落入契丹之手。
不過耶律德光身死之後,繼任者耶律阮好酒色,喜愛打獵,晚年更是任用奸佞,大興封賞降殺,導致朝政不修,政治腐敗。最後被耶律察割在夢中殺了。
現在的契丹皇帝叫耶律璟,也是一個昏聵之主,經常酗酒,喜歡熬夜,常常天亮才睡,中午方醒,因此長時期不理朝政,國人稱之為“睡王”。
關鍵是這傢伙不好美色,也不知熬什麼。
如歷史上一樣,在如此國君的統治下,契丹政局動盪不安,內部不穩,離心離德,大臣經常發生叛亂或是南奔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