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為大周撤去了對他們的保護傘,各方勢力的勾心鬥角,各懷鬼胎的自我利益謀劃,一併湧現。
一日轉瞬即過。
最先發難的並不是高從義、李景威,而是一個叫高知訓的小人物。
高知訓是高從義的心腹之一,但卻是一個雙面人,背地裡早為高保融收服了。
高保融並不知道高從義有反意,但並不妨礙他在自己的叔叔身旁安插一個棋子。
歷史上便是因為高知訓的告密,高從義才被高保融兵不血刃地拿下的。
但現在事情起了變故,高知訓知道高從義兵變起事的時候,離約定的時間只有一個時辰了。
高知訓慌忙中只能先一步找到高保融,在高從義驚愕的表情下衝出王宮。
高從義只能提前起事……
還未到約定時間,李景威並沒有來得及控制四門,也沒有來得及路去拿魏璘、孫光憲。
魏璘見城中大動亂,嚇得據府而守。
孫光憲早有準備,第一時間就組織起了百餘家丁,將府上僅有的武器發放下去。
實在沒有武器地將院子裡觀賞的水竹削了尖頭,就是長槍。
孫光憲不止善文,還有一身的劍術,領著家丁就向皇宮殺去。
雖然他啥也不知道,但腦子裡就一個念頭,將高保融送往開封。
江陵城北!
羅幼度看著江陵城火光四溢,裡邊亂作一處,大大地伸了一個懶腰,說道:“可以讓侯節度使與林都統準備了。”
其實對於城中的情況,他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羅幼度真算不到高從義會謀反。
雖然這事在史書上出現過,但也就是十幾個字的記載,即便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遇到只怕也要去查一下資料,何況羅幼度這種非專業人士。
但是事態的發展並沒有超乎羅幼度的計劃之外,即便沒有高從義的謀反,他也會逼著李彥瑋、李景威造反。
高從義先一步站出來,反而省了羅幼度的事了。
只能說是牆倒眾人推。
接下來只要順水推舟,跳過逼反李彥瑋、李景威這一環節,快進至最後一步即可。
面對的高從義謀反,高保融能不能活下來已經不重要了。
大周是不可能承認高從義的地位的,出兵江陵城勢在必行。
只是如果按照計劃一步步來,羅幼度有把握兵不血刃地取城。
現在冒出個高從義,局勢有了全新的變化,雖未脫離掌控,卻也出現了小小的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