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世蕃暗鬆一口氣,又忍不住瞥了眼陶仲文。
這件事與內閣關係不大,頂多陛下以後煉丹,要勞煩父親多試試藥;
與司禮監關係也不大,頂多那些貼身的內侍想討好主子,得多學學神仙方面的知識;
和錦衣衛的關係也不密切,倒是此番十三太保立下功勳,陸炳的地位更加穩固。
唯獨陶仲文,這位道門魁首,如今的修行第一人,竟對此事一無所知,反倒不如那個之前就有了不小名氣,能給伯爵夫人換首,現在更醫治起了神仙的李時珍,威信自然是巨大打擊,甚至可能失去陛下的信任……
然而下一刻,嘉靖嘉許的聲音響起:「陶真人祈福禳災,七日前就有異香滿室,天降祥雲,如今所見,果然應驗!」
陶仲文稽首行禮,溫潤好聽的聲音響起:「此番作法有成,神道復甦,全賴陛下勤修不輟,上蒼有感,貧道絕不敢貪天之功!」
嘉靖終於忍不住笑出了聲:「都有功!都有功!」
「絕了!」
嚴世蕃不得不感嘆,相比起他們嚴黨,這位陶真人才是真的厲害,都不需要人親自去,就能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攬。
不過嘉靖終究不是尋常天子可比,他極難糊弄,欣然歸欣然,卻又看似不經意地道:「真人道法,向來洞三界四洲,現在未來,可否向朕解釋一番道醫之妙?」
唰!
群臣的眼睛都盯過去,就連呂芳都沒忍住,想聽聽這位如何評價那位異軍突起的道醫李時珍。
陶仲文平和地道:「上古之時,天道授命,人王應靈,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故有伏羲肇啟《易經》,黃帝祖述《內經》,神農撰用《本草》,開‘三墳,之學,此為醫本源頭,亦是道傳世間。」
「《本草》以臟腑氣血培補先天,《內經》以內景經絡直追先天,《周易》昭示天地修養,覺悟生命,期間之理,與金丹大道有同妙處,調和體氣,融化物慾,安固性情,精浚神靈,破煩惱執障,覺悟昇華!」
「如此種種,凡間醫者不知,道醫卻能參悟一二,此非小道也,陛下當重之用之!」
這番話半句沒提李時珍如何如何,卻從高屋建瓴,闡述
了道家和醫家的起源關係,直指三皇,格局遼闊,無形中也將高下區分。
他修的是金丹大道,道醫另闢蹊徑,能參悟一二,確實不是小道,但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聽著這位仙風道骨的話語,司禮監眾人首先被打動,連呂芳都下意識點頭。
嚴世蕃心裡根本不信,只當是搶功,但見到陸炳和自己的老父親嚴嵩都微微點頭,也跟著一併露出讚許欽佩。
嘉靖臉上浮現出笑容:「陶真人一語點醒夢中人,醫家之道,妙用非凡,朕以前是忽視了的,所幸為時未晚啊!」
起初的嘉靖並沒有忽視,在他看來,大道縹緲,遙不可期,可身體的病痛,卻會無時無刻地折騰著人,所以道士和醫生,前者撫慰心靈,後者醫治肉體。….
不過道家也有醫術手段,嘉靖最初通道,就是因為年少時體弱多病,尋求道家養生之法調養身體,結果身體倒是調養好了,也徹底陷了進去,如今對太醫的話,他已經不願意相信,漸漸的太醫也不敢說。
直到現在出現了一位道醫。
嘉靖覺得應該引起重視了:「神道復甦,李時珍居功至偉,如此功績,如何封賞?」
其他臣子還未開口,陶仲文立刻道:「貧道以為,李道醫所學尚未盡顯,此事不急!」
嚴世蕃心頭冷笑:「這陶真人看來將李時珍當成大敵啊,莫不是表面居高臨下,實則怕得要死?」
嘉靖表情不變,語氣裡也有一絲波動:「那要等到什麼時候?待得神道真正復甦,龍王現世,一併封賞麼?」
陶仲文神情凝重起來:「陛下不可對李道醫太過期待,貧道近日夜觀天象,有妖星起至東南,直掃紫微垣,犯北帝天宮,天下大事,福禍相依,人道若動,神道復甦,或有中斷之危!」
嘉靖注意力頓時轉移,怒上眉梢:「豈有此理,豈能讓倭賊影響了我大明的神道?此次平倭,朕親自坐鎮,絕不容有失!!」
聽著這提起的聲調,眾臣再度拜下,內閣和司禮監壓力巨大。
苦一苦東南百姓可以,現在則關係到修仙之路,這位從來不肯擔責任的君父,終於親自坐鎮指揮抗倭,他們自然是提起十二分的小心。
「時過於期,否終則泰,我大明上下一心,豈有不好的道理啊?別多禮了,去辦事吧,朕盼著東南的訊息!」
嘉靖的聲音重新緩和,大袖一拂,在眾臣的恭送下瀟灑遠去,同時聲音迴盪內外,剛剛戛然而止的後半句詩,至此吟誦完畢: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興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