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五金、小百貨啥的,他用不了,可不代表別人用不了呀。
他背後還有一個那麼好的合作伙伴,沃爾瑪超市。
這可是個大傢伙,而且他們開超市的,除了紡織品外,不就是需要這些價廉物美的小商品嘛。
義烏小商品市場,每年有多多少小百貨小商品流向了全世界,養活了國內多少小微企業呀。
既然越州這些工廠日子如此難過,那陳夏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就多了。
要麼將這些工廠全部收購,到時直接向沃爾瑪超市供貨,這樣的優點就是利潤會更高,但缺點也很明顯,難以管理。
這20多家工廠分佈在越州各地,陳夏手上可沒有這麼多管理型人才去幫他管著這些工廠。
如果收購了,還是用老的那群管理層,那還是算了,這些廠為什麼日子會過不下去?不就是廠子裡的蛀蟲太多了嘛。
否則80年代這轟轟烈烈的時代,完全可以學著義烏人,或者溫州人,雞毛換糖,揹著自家生產的小商品全國各地跑,搞推銷呀。
可這些國營廠的老爺們怎麼可能做這種事情?
反正廠子倒閉了,他們個人又沒損失,不但蛀空了,而且他們自己還可以拍拍屁股換個工廠繼續當他們的廠長。
第二個辦法就簡單許多,成立一家進出口公司嘛。
憑他在越州和之江的關係,拿到這個出口貿易權並不是太難,到時他完全可以給這些工廠下訂單,然後賺差價呀。
這樣做好處顯而易見,陳夏不用花太多心思,反正生產交給你們自己,他只要下訂單、驗貨、出口、收款就行。
就跟黃酒廠一樣,
現在越州地區除了西風酒廠和龍山酒廠外,全市其他所有的黃酒廠幾乎全部都在為“南瓜藤醫藥公司東江藥酒廠”供貨了。
透過這樣的方式,同樣能把“人質”抓在自己手裡,而且還不用操心生產問題,不用擔心別人中飽私囊。
可這樣做弊端也有,
一旦經濟形勢好轉,或者某家工廠碰到一個好機遇,完全有可能脫離你的控制,畢竟人家是獨立企業呀,又不是你的下屬企業。
這樣“人質”自己就跑了。
陳夏坐在會議室中央想了很多,結果下面坐著的這些廠長經理心裡就沒底了。
現在越州人都知道,南瓜藤醫藥公司和四季紡織公司都是港方投資的,而老闆就是這位人民醫院副院長的爺爺,他可是典型的太子爺。
根據民間的小道訊息,這兩家公司其實是人家香江爺爺送給大孫子的產業,到時人家不當院長了,搖身一變照樣當大老闆。
所以這位爺可是有拍板權的真正“當家人”,否則也不會出現在會議現場,一點不揹著人了。
就在大家忐忑不安的時候,陳夏突然問了一個問題。
“幾位廠長,你們這些什麼教材廠的,陶瓷廠的,噢對了,怎麼腳踏車廠的邵經理也來了?你們效益應該不差呀。”
華國可是腳踏車王國,80年代腳踏車是剛開始普及的年代,以前大家窮,不是人人買得起的,這87年大家手裡有錢了,還不是家家戶戶都要買呀。
怎麼越州腳踏車廠在這樣的大牛市、大環境下,居然會虧本,日子都過不下去了?這也太不可思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