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姬慶隨即回劍入鞘,伸手慰言道:“儀卿有言,皆無不可,快些卸劍,莫拿性命當玩笑!”
王姬姬儀巍然不動,見其心定意決,公子姬慶遂謂齊將連稱言日:“帶言諸兒,儀卿我妻,我必迎回,囑其洗頸就戮!”
說罷,領軍退去,於路三回首,深情回望王姬姬儀。
王姬姬儀淚流滿面,垂首望地不忍與之相顧,待其走遠方才撤劍還車,由齊將連稱一路護送至臨淄。
冬十月乙亥,王姬姬儀車駕行抵臨淄,齊公姜諸兒聞訊迎出。
王姬姬儀先行漏面,進由申伯引將下車,見之齊公姜諸兒不予應言,冷麵以對從其身側飄然而過。
齊公姜諸兒亦不理會,見之文姜探身出車,隨即上前引導扶將下車,進而執手禮言道:“寡人幾番禚地拜會不得見,不期舍妹竟自入齊,寡人甚是歡欣!”
文姜不予贅禮,緊言道:“且隨我來!”
說罷,頭前先行,一路來至議事大殿。
文姜止步回身,謂其言道:“汝今身為齊君,覬覦天下無可厚非!前者與魯爭勝謀害吾夫,吾可不予追究,今欲謀鄭而又逼迫王姬入齊,吾亦無權過問!然則王姬無罪,肯請王兄日後善待之,但聞王姬有個不測,吾定將與爾不得善了!”
齊公姜諸兒賠言道:“舍妹說得哪裡話!齊欲入主中原,鄭魯兩大基石攔路,寡人不得已為之,謹從舍妹之言,王姬受屈入齊,寡人定將盡心待之!”
文姜正色回日:“如此甚好!”
說罷,轉身即走。
見此,齊公姜諸兒於後追言道:“舍妹任在罪我乎!”
文姜止步側首回言道:“自汝起意謀魯,我便與汝情斷意絕,再無瓜葛矣!”
說罷,即行著車離齊。
齊公姜諸兒深諳其言下之意,魯之父子二君,為其至親之人,而今予齊成之宿敵,其在當間兩難相顧,只得置身事外,是以言語決絕。
望其背影,齊公姜諸兒一時竟不知如何做答,只得目送文姜離齊。
文姜走後數日,齊公姜諸兒為敬戒諸侯,暨與王姬姬儀成婚。
身著錦服,頭批紅巾,然則蓋頭之下,王姬姬儀淚溼衣襟,心心念念惟餘公子姬慶耳。
公元前692年,初春,齊公大婚傳遍中原,諸侯紛紛致表稱賀,唯有公子姬慶拍案怒罵,斥日:“匹夫奪人所愛,我必執劍手刃此賊,如此方可慰我心頭之恨!”
說話容易,做則難矣,齊之中原強邦,魯舉全境之兵與爭,亦無必勝之算,更何況姬慶乃一手無兵權之公子。
公子姬慶苦思未得良謀,忽從陳地傳來奏表,言日莊公陳林落葬,陳室大喪停畢。
聞得奏報,公子姬慶計由心生,思之謂齊一戰,所需者兵也,兵從何來?起從陳室,由是起行訪陳。
陳室念其舊日之恩,准予借調五千精兵,不過糧草餉銀需其自行籌備。
公子姬慶欣然接受,隨之變賣田產得金千餘,盡數充當軍資。
連帶府衙三千親兵,公子姬慶手中擁兵達八千之眾,幾與弱邦諸侯實力相當。
及後又向魯公姬同請兵,無奈遭其拒絕,然念公子姬慶一片痴情,於獄兩千刑徒付餘。
及此,公子姬慶擁軍萬餘,戰齊不可得,尋隙奪回王姬,則無不可。
公子姬慶遂於刑徒之中,遴選百餘奸偽之人,全數遣入齊境,打探齊公與之王姬行蹤。
及後於府苦等,數月之期轉眼即逝,至夏五月庚卯,臨淄傳回密報,言日齊公姜諸兒欲攜王姬姬儀前往餘丘拜山,隨行兵馬不過兩千餘。
公子姬慶聞報大喜,即著三軍起營開赴餘丘,算之行軍時日,待得大軍行抵餘丘之時,齊公姜諸兒攜之王姬亦於前後抵達,若此使軍圍之,定可以勢頗其奉還王姬。
夏五月末旬,公子姬慶領軍行抵餘丘,齊公姜諸兒一行先到一步,引軍佔據餘丘土城。
公子姬慶駐馬城下,齊公姜諸兒佇立城上,兩兩相望近半個時辰,竟未留下隻言片語,進而各自離去。
公子姬慶領軍退後三里落營,齊公姜諸兒下令全軍上城戒備,至夜無事。
皓月當空,齊將連稱領得隨從到訪營區,公子姬慶猜想兩軍兵力懸殊,必是齊公姜諸兒遣使前來和談,由是召其入商談。
齊將連稱先行跨入帳中,兩人有過一面之緣,由是不必贅言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