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姬克垂首望地自語不甘,轉眼瞥見周公黑肩緩步靠近,驟然取劍在手,推搡向前將其劫持在手,怒而謂其言道:“定是匹夫洩密,而至今日事敗!”
不待周公黑肩回言,王子姬克惡目視眾,緊言道:“後退!若再近前一步,必叫老賊血濺衣襟!”
見之周公黑肩忠勇之舉不忍加害,周王姬佗即見眾人後退。
王子姬克由此得以退出廟堂,居之門前朝眾手刃周公黑肩取,隨後南燕勇士護衛下逃出王城,及後遁隱至南燕。
望之周公黑肩轟然倒地,周王姬佗跑至身前跪倒於地檢視傷勢,見之施救無望而仰天號哭不止。
大周最後一員忠勇謀臣因此命喪黃泉,自此再無謀勇如是者,周室愈見勢頹。
因之周公黑肩遇刺橫死,王姬姬儀領孝堂前,下嫁齊室一事亦因此擱置。
夏初五月,齊室發來通告,如若再未見詔,齊將脫離周室,另擇賢君而事,齊之屬邦亦將不再朝覲,及後齊將大舉聯軍征伐周鄭,而自討公道。
周王姬佗不得已重提和親盟齊之事,由是親往周公府邸探訪王姬姬儀。
周公黑肩去世已有數月,王姬姬儀仍舊心悸悲傷不已,數月未見其動容起笑,及初歡樂少女一去不返,一朝變得寡言少語,殤情冰容令人生憐。
門衙通報周王姬佗蒞臨府宅,王姬姬儀臨門施禮相迎,繼而一言不發。周王姬佗執其手引至堂沒敘談,謂其言道:“王妹節哀,周公忠勇為國,寡人寄意修建忠烈祠,暢導周民萬世敬仰,以慰周公在天之靈!未能救得周公,寡人痛失一臂,心中甚為愧疚,特來拜訪致歉!”
王姬姬儀冷言回道:“縱許天下香火日祭,老師亦無能復活也!”
說罷,揮袖拭淚,續言道:“王兄入府致歉是假,說我入齊是真,不勞王兄費心,此之傷心之地,吾亦不願久留於此,但請王兄擇得時日,送吾入齊便是!”
聞其言,周王姬佗萬分驚訝,本以為王姬姬儀當是無意事齊,欲待好言勸說一番,未曾料想一言未出,王姬姬儀竟應自請入齊。
周王姬佗一時竟不知將何復言,支支吾吾禮謝道:“王妹大義,寡人…自愧不如,吾在此謹謝王妹!”說罷,起身拜謝謝。
王姬姬儀閉目嘆言道:“王兄不必如此,但請先回,待得車駕臨府,我自入齊!”
周姬佗不知如何復言,只得復禮而退。
周王姬佗還宮,當即復言齊公姜諸兒,言日:“和則興邦,爭則敗國,望齊鄭之爭止於王言,請結姻親好,不日禮送王姬入齊成婚,謹盼緣娶!”
周室必竟是為天下共主,與周為敵似與天下為敵,齊公姜諸兒亦不願與周鬧得不可收拾,釁周亦止為援鄭一事,而今周室屈言下嫁王姬,惡氣得出還有何求?
由是當即應允不再尋事鄭州,謝王和親美意,謹畢生崇周。
秋七月初,周王姬佗遣大夫單伯護送王姬入齊,車駕黯然駛行周公府邸,東出洛邑往齊而行。於路皆無喜樂伴奏,眾不知此乃王姬出嫁如齊,行經魯地之時,巧遇公子姬慶狩獵還城,兩人擦肩而過。
風挑車簾,只見一女子端坐車中,秋水明眸溢滿晶瑩淚珠,輕泣中幾分憂愁神色,自眉宇之間流露出來,梨花帶雨模樣,我見猶憐,令之公子姬慶一見頃心。
待之車架駛過身側,公子姬慶掉轉馬頭,振聲於後喊道:“違心所願,不若不往,餘名姬慶,惟願於伊一敘!”
聞得車後喊聲,王姬姬儀輕聲言道:“停車。”
大夫單伯回言道:“如齊事緊,不可耽擱!”
王姬姬儀驟然怒喊道:“停車!”
姬儀終究貴為王姬,怒而有命,大夫單伯不得不從,無奈只得勒馬停車。
見之車駕止步,公子慶父喜出望外,隨即縱馬行至車龐,王姬姬儀緊視前方,拂袖拭去淚痕,謂其言道:“秋風殤人,激落片片黃葉,落歸何處,可由心定?”
公子姬慶回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問心之所想,行從己之所意,莫叫日後留悔恨!”
王姬姬儀垂首嘆言道:“身不由己,如之奈何?”
公子姬慶深情凝視王姬姬儀,慰言道:“ 伊人若允,我願為伊罪天下,只為伊人行如所願!”
自周公黑肩逝去,數月以來,從未有人謂己說得如此寬心之語,王姬姬儀心中甚慰,由是含笑帶淚,側目魅視禮言道:“吾名姬儀!”
柔顏一笑百媚生,公子姬慶心花怒放,推臂請言道:“敢請儀卿下車少言!”
王姬姬儀輕點起頭,挑簾而出,公子姬慶棄馬上前接引。
適之少時,兩人並行於道,王姬姬儀垂首望地愁容滿面,公子姬慶執馬側視目不轉睛,行之百米默言無語。
時過刻餘,王姬姬儀當先開口言日:“公子此搬,不違禮乎?”
公子姬慶回首大笑言到:“美之物景,引人注目,誠而賞悅,豈有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