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極為關鍵的一步,把髓內釘尾帽螺釘給取出,也俗稱刀片。
這一步操作,在練功房裡面練過,需要特別注意,一旦滑絲或者滑牙,那兩位教授就有可能暴怒而起。
穩穩當當地用起子與尾帽連線,增加與關節面的垂直壓力應力,然後感受到了起子與螺釘尾部的嵌合後,緩慢用力,均勻增加力度!
直至!
“咔噠”一聲,頗為清脆的響聲響起,眾人才舒一口氣。
看向方子業的目光把緊張收斂。
而方子業也不敢開心和大意,繼續開始滑動起子,直至尾帽的螺釘完全取出,並且在手心裡小心仔細的端詳了三圈。
並且還用拇指和食指擰起來好好看了看,沒有發現螺釘破裂以及斷裂,這才舒了一口氣。
“器械老師,麻煩再仔細地核查一下,是否破牙。”方子業相當專業地進行著描述。
滑絲和滑牙,是取內固定時,最害怕的。
但這二者,又有不同。滑絲是指螺絲和螺絲批對接的部分損壞無法擰動。滑牙是指螺絲和物體接觸部分損壞,導致螺絲能夠擰動,但是不能進出。
都很難處理,而即便沒有滑絲和滑牙,仍然要注意,螺釘的螺紋是否出現破壞斷裂,是否需要找殘留物。
不然內固定裝置取完後,再發現有東西沒取出來,那問題就更加麻煩。
轉交後,接下來就到了難度較高的一部分,也就是取髓內釘固定螺釘。固定螺釘,是在大腿的近側端和遠側端都有,而且是處於相對遊離的部位。
可能啊,之前做內固定時的切口位置,與現在的螺釘固定位置,就不再適用匹配,你如果繼續按照原切口入路進去,只能夠看到個寂寞,只能作為參考,不能絕對深入。
這就需要透過閱片,來仔細地比對患者的面板表面,然後透過盲穿破開面板表層後,再走肌肉間隙路線,避開重要的血管神經肌肉,才能抵達螺釘尾帽位置。
自然,也有不講究的,只避開血管和神經,一刀到骨端取螺釘的人,也有,且不在少數,但這樣的毛糙操作,一般不會允許出現在中南醫院的骨科手術室。
因此,雖然只有五顆固定螺釘,但這才是最難的點,不僅需要你精準定位,還需要透過最相對無創的方式,抵達到螺釘孔。
前期的準備,方子業早就放在了手術室外,因此再把尾端固定螺釘取出之後,方子業就大致比對了一下患者的大腿長度,喃喃道:“大腿近前側,有疤痕條紋狀組織,大腿下方的有一條。”
“這兩顆螺釘應該可以直接取,但另外幾條……”
方子業還在尋思的時候,忽然眼睛一亮。
自己在這裡琢磨個毛線啊,內固定裝置哪裡上,一般就是在哪裡去,如果是中南醫院裡面上的,謝晉元副教授等人之前的操作,絕對是中規中矩不會出現疤痕擋道的情況,自己只要正常走肌間隙即可。
趕緊按照原入路進刀即可,不必擔憂在一部分文獻或者是在論壇裡提及的一些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