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老師,我們科室沒有去刻意地宣傳或者什麼。”
“我們畢竟是做科研的,是做臨床的,也不是專門搞宣傳,或者是做新聞的。”方子業回道!
自己都沒宣傳,也沒有去全國學術會議上交流過,大家都不太清楚,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麼?
戴竺老師聞言說道:“子業,你這麼想的話,那就有點太淺顯了。”
“前來就診的病人不一定是醫學生或者醫生,但你是專業的醫生,你就可以為他們解決問題。”
“你自己不是搞新聞的,但有非常專業搞新聞的人在你們鄂省,他們竟然從不聞風而動!~”
“就連龍臺科技頻道的記者都能在聽說了你們團隊的事情之後,特意來拍一個紀錄片。”
“鄂省作為一個省,憑什麼不拿這樣的創新作為宣傳的點?”
“難道是沒有新聞工作者有這樣的嗅覺麼?”
“並不然!~”
“而且,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祖海國主任的反饋,他之所以可以看到你們課題組做的事情,乃是你們學校漢市大學的科學技術發展院,呈遞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相關部門的。”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們團隊有可能是被臨時圈養了。”
戴竺緊接著又說:“當然,這樣做的惡意並不大,只是希望你們團隊,可以優先先服務於鄂省本地人,然後再惠及全國的患者吧。”
戴竺的語氣平靜,但目光卻有些森寒。
可能有人覺得,到了戴竺這一步,就會超然物外,覺得當醫生很好當。
其實不然,戴竺更加覺得,當醫生的條條框框太多了,甚至有時候,他們這些人,都得配合學校、醫院,在年邁之年,與一些學生拍照、同框。
很多時候要去參加行政會議,而不是學術會議,兩者衝突的時候,優先要選擇行政會議……
“可是,我們也什麼都沒做,也沒有遇到什麼特別的事情啊?”
“戴老師,這樣想會不會有點太?”
“主觀和片面了?”方子業反問。
不是方子業不願意相信,而是他沒有能力去解決這件事啊!
怎麼解決?
除了從鄂省走,方子業就調不開這個圈子。
你一個醫生,你能公開發表任何言辭,說醫院的電視臺不採訪你,宣傳科不宣傳你嗎?
只要方子業敢發,十一點發的,十二點就能被人在網上給噴死!
醫不順路,但醫者不能主動求揚名,這就是職業本身被貼上的標籤,你叫冤都沒用。
甚至,即便是戴竺等人來了也沒用!
此題無解。
方子業的內心感慨且忐忑。
本以為,自己已經活得足夠自在,無憂無慮,沒想要只是另外一種井底。
不過,有幸現代這個社會科技發展,可以足不出戶,便可領略世面千秋。
善惡已然難辨,再不是那種真正的對立面了。
大家都是聰明人。
辦公室裡,沉默了一陣……
此題可解,卻也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