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業強調時間。
吳軒奇與師父袁威宏的課題相沖時間是在二月初的年前,或許吳軒奇規劃這件事會提前不少。
吳軒奇自己也坦然了,他不會輕易放過“學科帶頭人”的位置,所以,與袁威宏的課題相沖,有一定程度的故意成分。
“沒關係,方教授,課題方向的申請,又不是做了霸王課題,我到了就是我的,誰也別想再橫亙一腳。”
“這不是緣分到了麼?正好我們可以繼續將這個方向發揚光大。”
“就是不知道,方教授除了單純的骨缺損課題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延伸?”
骨缺損是一個大方向,大方向下,有太多的子專案。
有平行的,有鑲嵌的課題方向可以行進。
方子業聞言點了點頭:“有一些想法,就是希望可以將奈米技術,和當前比較先進的材料,CC材料融合在一起,看能不能用骨誘導材料作為塗層,讓骨缺損的治療,以再生替補足。”
優秀的人,在交流的時候,無需廢話太多!
吳軒奇很快就知道了方子業的‘雜糅’專案,這其實就是將目前骨科學生物材料與誘導材料融合,與骨缺損的治療結合在一起。
以骨再生代替目前骨缺損的假體補足骨缺損的治療方案。
“小段的骨缺損,這種治療模型的基礎原理還是有可行性,如果是全骨缺損的話,要操作起來,在理論上都很難實現!”
“當前,骨誘導材料的應用,都是以原有骨端為基礎,使得骨細胞在誘導材料上爬行並繁殖,最後在材料的基礎上重新塑形。”
“如果沒有原有骨端?”吳軒奇眉頭一皺。
這操作起來就頗為不易了。
“是啊,要攻克的難點很多,但好在骨的癒合,在臨床已經被證實為原生癒合,是為數不多,可以完全癒合的病種之一。”
“基於骨細胞的這種特性,也是可以朝著這些方向慢慢摸索的。”
“我是這麼想的,如果可以將自體骨移植物,嵌合進材料假體段包埋起來,提供血運後,它們有機會可以在假體內再植存活。”
“這樣即便是大段的骨缺損,也有了原生骨的原胚,實在不行的話,就抽取骨髓血,製作骨髓幹細胞基質……”
“但這兩種,又需要轉移到基礎實驗室先做前期研究了。”
“不過也好理解,我們可以製作類骨形狀的培養皿器械,看骨細胞,是否具有穿透空間的爬行能力。”
“假如說,骨細胞可以跨越空間的爬行的話,那麼奈米材料裡面的空洞,骨細胞也是可以穿透的,這樣一來,即便只是區域性有孔洞,一截原生骨就可以讓假體內充滿骨細胞,重新塑形!”
“在力線的輔助下……”
吳軒奇已經頓住了步子。
他好像明白自己團隊是輸在了什麼層面了。
不是操作技術,也不是團隊基礎,而是在認知層面,在理論層次。
理論層次的碾壓,那是最翻不過身的……
吳軒奇張著嘴,頂著一副清秀的臉龐,如同一個小孩一樣地呆滯住了。
方子業退了幾步,問道:“奇哥,我說的有問題嗎?”
吳軒奇下巴輕輕一顫,答非所問:“子業,你是不是還打算,將骨科的基礎實驗,從整體的醫學基礎實驗框架中搬離出來,另行一脈?”
吳軒奇的理論積累還有學識積累,也不是吹出來的。
盛名之下無虛士。
吳軒奇號稱天賦在同濟醫院裡登頂,那可不是其他的師兄弟們和段宏教授特意捧殺他吳軒奇。
目前的基礎科研,可以說是欣欣向榮,但也可以說是混沌一片。
因為所有的基礎實驗,其耗材、實驗步驟,基礎理論架構,實驗論證的方法都是類似的。
一樣的細胞在培養皿裡培養,一樣的劃痕實驗,一樣的侵襲實驗,一樣的跑WB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