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拿出書本,翻開《四國左傳》上陸沉篇,在其扉頁上寫下。】
【“君子藏器於身,應待時而動。”】
【夜已深!】
【除夕佳節過後,便是九大姓氏之間互訪親戚的時節。】
【謝府上下忙碌異常,各院夫人皆需走訪母家。】
【府內三司的丫鬟下人亦是腳不沾地,忙得團團轉。】
【你與梧桐倒是清閒,並無親戚朋友需四處奔波。】
【正月初七,天晴,雪化了不少,梧桐打掃了院子。】
【謝原的先生張源來竟提早踏入了小院。】
【你頗感意外,問道:“張先生,怎地來得如此之早?”】
【張源來笑答:“張某親朋稀少,所幸無事,前來讀書一日,所得賞賜頗豐。”】
【他手中提著禮物,笑道:“也算是給觀少爺拜個晚年。”】
【你並未推辭,此人來此時此地,分明有結交之心。】
【張源來身負秀才功名,於其他十三洲府擔任師爺綽綽有餘,但在汴京,卻也算不得稀奇。】
【你們二人對坐喝茶。】
【“張先生,似乎還未成家?”】
【“人已而立碌碌無為,何以成家。汴京的宅子寸土寸金,說白了我們這些外鄉人老了,還是得離開這裡。”】
【你不由問道:“何笑,何先生了?”】
【“何兄,也不是汴京人士,家在劍南道,沒有妻室,不過何兄頗為瀟灑,這個春節都在西鳳樓。”】
【你倒是笑了笑,西鳳樓你自然知道乃是汴京青樓之地。】
【“我猜何兄不出三日,就要來小院讀書,西鳳樓的開銷可不低。”】
【張源來今日卻頗為健談,今日的讀書只有一人,卻也是讀到了下午。】
【小院今日卻又迎來一位客人。】
【梧桐不用你提醒,就知道有客人來了,外面老人咳嗽聲頗大。】
【梧桐推開門,有些驚訝道:“董先生來了。”】
【這位董紹便是謝府為你安排的開蒙先生。】
【年前,他只是匆匆地甩下幾本書便離去了,讓你自己研讀。】
【董紹步入屋內,他已經五十多歲,身材佝僂,穿著厚實,揹著沉甸甸的書箱。】
【臉上多是皺紋,頭髮已經灰白,一撮短而硬的八字鬍掛在嘴邊,一雙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窩裡,卻頗為精神。】
【“觀少爺。”】
【“董先生。”】
【張源來與董紹兩人似乎相識,但他們卻只是簡單地打了個招呼,便各自不理睬對方。】
【董紹轉而看向你,問道:“觀少爺,這些日子以來,你可有將《中庸》和《四國左傳》記熟?”】
【“已全部記下。”】
【董紹聞言,抬頭看了你一眼,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觀少爺,果真如此?”】
【“請先生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