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隨在劉虞之後,一眾漢室宗親紛紛開口勸說了起來。
“國不可一日無君,正因那呂賊弒君,方才致使今日已有漢賊稱王,還須多少時日那賊子便敢稱帝?長此以往,大漢焉存?”
“今日還請皇叔效仿世祖,登基為帝,以定天下人心,使世人知之大漢尚存!”
“今有老宗正在此,亦有我等一眾漢室宗親推舉,可謂之名正言順也。”
隨著雜亂下誰人道了這麼一句,頓時響起了陣陣附和聲。
此前,董卓行廢立之事,袁紹就生出了尊劉虞為帝的心思,只是被劉虞言辭拒絕了。
可這足以證明劉虞在漢室宗親中的威望之高,以至於讓袁紹認為稱帝都可以服眾。
如今,為了勸說劉備進位,劉虞不遠萬里從幽州趕赴壽春出現在此地,極力推舉劉備稱帝。
這更是讓聚集在此地的漢室宗親,就似是有了主心骨一般,對於推舉劉備為帝的念頭越發的堅定。
今日之大漢,惟有劉備稱帝,方可正漢室之威嚴,使心向漢室的人心不至於散了。
可面對著這一盛況,劉備依然面露猶豫之色,然後開口道。
“諸位,諸位,請聽我一言。”
頓時,原本嘈雜激動的場面迅速地安靜了下來。
面對著無數的目光,劉備嘆息一聲,然後開口道。
“備惶恐,承蒙諸位同宗叔父兄弟的抬愛,然諸事無外乎名正言順。”
“我本為涿縣一農夫,承得祖宗餘蔭而安居樂業二十年,時逢天下大亂,因不願墮祖宗之名,聚義兵而討黃巾,又受先帝之重託而治理一方。”
“今便是治理一方已是如履薄冰,不敢生出半分怠慢,德行如何足以治天下?”
“再者,歷代先帝登基無不以玉璽傳位,今玉璽亦不在此處,備又安敢無玉璽而登大寶,行那貽笑大方之事?”
眾人聽罷,眉頭都不由得隨之一皺。
傳國玉璽,此物對於大漢天子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問題是傳國玉璽下落不明,這已近乎是個半公開的秘密。
在場的不少漢室宗親,甚至下意識地將目光投向劉琦。
畢竟據流傳在外的種種訊息,乃是孫堅竊取了玉璽,然後劉表又伏殺了孫堅奪得玉璽……
而劉表卻是在率軍入川途中遭遇大敗而亡,自此傳國玉璽就徹底下落不明瞭。
不過,最大的嫌疑無外乎就是劉表與劉焉的後人。
“劉琦,玉璽若在你手中,速速拿出來。”
“不錯,今日之大漢不能再無國君了……”
“將玉璽交予皇叔,誰人都不會責怪你暗藏此物,反而有功!”
頓時,站在劉琦左右的漢室宗親紛紛低聲地對著劉琦勸說起來,聽得穿了件僧衣的劉琦滿臉無奈又無辜。
劉琦本就不是貪戀權勢之人,遷至壽春定居後,劉備即便有意讓劉琦為官,劉琦也是盡數推脫了過去,除了吃齋唸佛,每日都是遛鳥釣魚,陶冶情操。
最近,劉琦反倒是漸漸跟在蜜水裡泡著的袁術玩到了一起,不思半點荊州。
於劉琦而言,傳國玉璽在他手上的話,他也早就這個燙手山芋給交出去了,免得招來什麼殺身之禍。
“我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