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基不知劉備到底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
可對於李基而言,有些話卻不太合適直接從自己的口中說出來,略加思索後,朝著站在一側的徐庶打了個眼色。
徐庶見狀,為之一怔,遲遲沒做出什麼反應。
就在李基以為徐庶不明其意,準備硬著頭皮再引導一下之時,徐庶上前一步,開口道。
“主公所言極是,那呂布乃弒君漢賊,由其所立新君豈能得世人承認?因此,唯有由一德高望重漢室宗親登臨帝位,方可服眾。”
劉備也是一怔,愣神了好幾息,神色隱隱有所變動,然後點了點頭,說道。
“元直此言……倒是在理,既然如此,備這就修書一封送往幽州劉伯安,劉伯安賢德之名滿大漢,又曾任宗正州牧,德才兼備,宜由其登臨大寶。”
“不妥!”
李基出言勸阻道。
“劉伯安之德才自是上上之選,但終究是年老體衰,精力不足,常常修書提及欲辭去州牧之位,怕是不願擔此重任。”
劉備思索了一下,再提。“若是如此,不如請益州劉季玉為帝如何?季玉乃漢景帝之後,魯恭王后裔,根正苗紅,溫良恭儉。”
李基再度搖頭,道。
“亦是不妥。劉季玉確實品性溫厚,然,其卻與兄弟相爭益州,迄今都仍在相互攻伐。”
“若是尊劉季玉為帝,怕會引來非議。”
“那……琅琊王劉容,如何?”
“還是不妥……”
“舉賢不避親,子坤覺得吾之侄兒劉琦如何?”
“體弱而多病,懦弱而少斷……”
劉備一連列舉了十餘位在大漢名聲在外的漢室宗親,但卻是一一被李基反駁。
“這也不可,那也不行,難不成就得任由曹操呂布這等漢賊橫行,而天子之位空懸不可?”劉備佯做發怒地質問著。
對此,李基滿臉沉默,躬身拱手似是慚愧萬分。
徐庶則是趁機進言開口道。“主公列舉天下宗親,為何獨獨遺漏了一人?”
“何人?”劉備問道。
徐庶拱手示意道。“正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玄孫,先帝皇叔劉玄德也。”
劉備臉色微驚,佯做動怒地開口道。
“元直休得胡言亂語,備一心只為匡扶漢室,復興大漢,又非圖謀帝位的漢賊,怎可稱帝?”
說罷,劉備拂袖而去,完全不給他人說話機會。
這讓徐庶臉上不禁多了幾分惶恐,還以為當真是惹怒了劉備,轉而朝著李基看了過去,卻發現李基臉上浮現著淡淡的喜意。
有時候反對不堅決,就是堅決不反對。
劉備滿是配合地從頭列舉了一遍當世名聲在外的漢室宗親,無疑是已明瞭李基的意思,更是暗中地向李基進行了表態。
這讓李基心中忍不住生出幾分欣喜。
換做了此前未被李基徹底激起稱帝之心的劉備,怕是當真是有心地推舉他人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