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基在明白了立場與利益上的衝突,讓眼下劉備幾乎不可能得到潁川世家或士子的靠攏後,轉而流露出一抹冷笑地說道。
“主公,縱使潁川士人不願為主公所用,今後吾必讓他們有跪地求於主公之日。”
“待基返回吳郡騰出些許空閒來,一方面大力發展仁德書院,一方面基亦到仁德書院之中擔任一講師,親自為主公教導挑選一些可用之才,必不教主公今後無有可用之才。”
惹到李基,可算是惹到鐵板上了!
尤其是“仁德書院”渡過初期階段,李基在盡取洛陽藏書且準備將改良紙張與“活字印刷術”放出來的情況下。
很快,潁川世家就會明白雙方的教育資源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與私學那摳摳索索地將一份竹簡交給士子們慢慢刻寫的教育相比。
什麼一人一本?
那隻會讓潁川世家以為吳郡印書印不過來,直接人手百本起,讓每個學子都擁有最低一個世家藏書的資源。
且有著東觀藏書,縱觀大漢……
不,縱觀全球,也斷然沒有任何勢力的文化底蘊將比劉備集團來得更深厚。
潁川士子此刻不投靠,那今後也不必投靠了。
漸漸騰出手來的李基,準備親自去籠絡一批已知的英才幼苗,然後定期抽空親自進行幼苗澆灌和教導工作,直接培養出一批完美符合劉備集團形狀的英才出來。
而感受著向來平淡從容的李基此刻一副鋒芒畢露的銳氣,劉備卻是覺得心中鬱氣頓消,笑呵呵地說道。
“有子坤這言,備無慮也。”
旋即,對於潁川世家已經不抱希望的劉備,也不再沿途拜訪知名世家,而是準備讓大軍加快行軍速度離開之時。
這一日,卻是有著兩個士子打扮之人在臨時營寨正門出現,遞上拜帖欲求見劉備。
雖說劉備對於潁川士子已經不抱希望,但卻也不至於直接拒之門外,也便是直接讓軍士將那兩個士子請進來。
且劉備不忘親自到帳外相迎,如此的禮遇,更是讓那兩個士子面露受寵若驚的感激之色。
雙方見禮後,劉備看著這兩個士子剛剛及冠的稚嫩外表,並沒有輕視的意思,溫聲詢問道。
“不知二位如何稱呼?”
“潁川徐庶/石韜,拜見劉皇叔。”
這兩道整齊的聲音,讓原本坐在帳中一角落與錦衣司正交流著什麼的李基,神色微微一動,朝著帳中那兩個年輕士子的方向看去。
兩人衣著皆頗顯樸素無華,出身顯然不是什麼潁川世家。
其中一個身材略顯高大壯實,與軍中壯士可相提並論的則是徐庶;
另一個身材矮小瘦弱不少,臉色有幾分蠟黃,面露老實之相的則是石韜。
不過此刻的徐庶與石韜無疑還是籍籍無名之輩,劉備更是不可能聽說過他們,所以在他們自報家門後,問道。
“二位此番來訪,莫非是欲投於備的麾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