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李子坤是否能輔助主公成就大業,統一天下,三興大漢,李子坤之名亦必然要徹底在史書之中留下深深的痕跡。
且由於李基此舉將有功於無數士子,恐怕就連史官都會本能地以春秋筆法為其掩蓋醜聞,而大書其功績。
最後,賈詡瞪大著眼,詢問著一處關鍵,道。
“此書冊,作價幾何?”
夏侯博回憶了一下,答道。“子坤先生曾言此書冊成本約為十錢左右,且待規模進一步擴大後,還能壓縮。”
十錢?!
賈詡在心中準備了許多答案,卻是萬萬沒想到會便宜到這種地步。
驟然,一道靈光自賈詡的腦海之中閃過,讓賈詡忍不住大笑出聲。
“哈哈哈哈,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子坤啊!子坤!!世人言贊汝智計無雙,卻萬萬不知治國方是汝之所長……”
“仁德書院建立之時,汝堅持書院需以‘有教無類’之名開始嘗試招收平民學子。”
“當時,吾尙覺得此舉除了牟取名聲之外毫無意義,平民學子根本買不起書籍,僅憑定期到書院外的廣場識字,以樹枝充筆,以地書寫,需何等聰穎之人方能入學。”
“原來,這便是你的後手,重重地敲開由世家所完全把持的教育大門的後手所在!”
若是李基先拿出改良紙張與活字印刷術,那麼即便此物依然會成為不可逆的大勢滾滾向前。
但在此基礎上,李基再建立“仁德書院”且大肆招收平民學子“有教無類”,那麼縱使是再蠢的世家中人也定然會明白李基的目的。
總會有舊時代的殘黨是接受不了新時代的變革的。
屆時,世家為了維護地位不遭受到底層螻蟻的衝擊,必然會本能地對根基不穩的劉備集團進行瘋狂反撲。
而如今,劉備集團的根基已穩,所開墾的良田無數,海外又有著源源不斷可以重新制定經濟規則的金銀輸入。
並且“仁德書院”在四年餘的時間裡,也已經徹底站穩腳跟,成為了無數士子心目之中的進修聖地。
在這種情況下,再以“仁德書院”為中心推開改良紙張與活字印刷術而成的書冊,有著無數士子的簇擁與聲援。
“仁德書院”以及這種新興書冊才是會是政治正確,團結了絕大多數士子,反對的世家反而會成為少數群體。
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提前四五年之久便開始落子……
賈詡此刻心中的感覺除了激盪興奮之外,便是對於李基由衷的佩服。
“恰逢亂世,亦正是此物出世的大好時機也!”
賈詡一邊說著,一邊依然有些戀戀不捨地撫摸著手中的書冊。
直至好一陣後,賈詡方才漸漸恢復了冷靜,重新將此物引入到當下吳郡的局勢之中進行思考,且瞬間就明白藉助此物如何讓江東世家盡數入局。
賈詡臉上浮現了一抹笑容,卻是不肯放下手中的書冊,轉而向著夏侯博問道。
“此物既是批次印刷而成,那麼料想不僅這一本,季常手中是否還有?”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