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目光所見的一樣,賈詡入手之外更是清楚地感覺到了這裝訂成冊的紙張,遠非易毛糙、易碎、偏黃色、易變形的“蔡侯紙”所可比。
入手便有一種光滑且堅韌的感覺……
賈詡開啟書冊的封面,入目所見的紙張更是薄如蟬翼且雪白無暇,其上還有著整整齊齊的一個個小字排列其上。
‘藝術品!’
初次撫摸著這改良完成的紙張,賈詡心中的激盪簡直難以言喻。
為何直至東漢末年時期,竹簡、布帛依然還是主流的文字載體。
關鍵便是在於蔡倫所發明的蔡侯紙儘管是從0到1的突破,但是蔡侯紙的種種缺點,註定了它還不足以成為主流的文字載體工具。
只是,還不等賈詡深入聯想這等紙張的出現將會給文字記錄、交流以及傳遞帶來多大的變革之時。
忽然,賈詡注意到了紙張之上那密密麻麻的一個個蠅頭小字是如此的整齊,並且每一個的大小、間距、筆鋒都是如此的相似。
“這不可能!”
以著賈詡之智,幾乎是瞬間就以著絕對的理性,否定了這是由人親手書寫出來的可能性。
蔡邕已是當世頂尖的書法家,賈詡亦觀摩過大量飛白體的字帖,但縱使是蔡邕也不可能寫得出如此整齊得沒有絲毫差距的字。
賈詡的神色不斷變幻,思索著各種可能性……
驟然,賈詡的腦海之中靈光閃過,似乎是意識到了什麼,抬頭看向夏侯博。
無須賈詡開口詢問,早就得到了李基指示的夏侯博便已經開口答道。
“子坤先生在中平二年收集了大量工匠後,便指示一部分工匠對紙張進行改良以及完善一項名為‘活字印刷術’的技術。”
紙張改良?
賈詡自然瞬間就明白手中書冊便是改良而成的紙張,將會給整個大漢的文字記載帶來變革之物。
至於活字印刷術……
賈詡舉起手中的書冊,問道。“所以,這便是‘活字印刷術’的成果?”
“沒錯,此書籍並非是由士子小心翼翼地且耗時良久抄錄而成,而是透過‘活字印刷術’批次印刷出來的……
頓了頓,夏侯博眼中也流露出一抹震撼地開口道。“在完成排版之後,滿滿的一頁字不需要一息便能無誤印刷而出。”
莫說是夏侯博,便是賈詡聽聞此言亦是難掩震驚激盪之心。
對於如今的學子而言,書籍乃是最為貴重的資源。
若是想要抄錄某些珍貴書籍,則是需要以刻刀一點點地在竹簡上刻寫出來。
往往一卷萬言文,一些刻字不熟練計程車子,甚至需要耗費一個月的功夫進行刻寫。
這一刻,賈詡為手中書冊而震撼之餘,腦海裡僅剩一個念頭。
那便是……變革!
自此,無數士子一書難求的窘境或將徹底解決。
推動了這一切出現的李子坤,將會被無數計程車子奉為恩師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