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昌府大冶縣、通山縣之間,
有數條兩山夾一谷的特殊地形,歷來是商賈行人行走的官道,山谷狹長,長度在50裡左右。
是從贛北入鄂的最理想陸路路線。
第2軍團入鄂。
三溪鎮首當其衝。
趙莊文主動請纓率2名千總及2000新軍趕至此鎮。
百姓已無蹤跡,
戰火將至,就連山上的鳥獸都罕見蹤跡。
“燒了。”
“嗻。”
……
熊熊大火將三溪鎮付之一炬。
之後,
就是清軍層層疊疊的防線。
趙莊文爬上兩側山峰(平均海拔100丈),對拔地而起的碉樓讚不絕口。
他畢竟是個窮書生,有些事可以無師自通,有些事他無法瞭解。
例如武器、工事。
這是他頭一次見到碉樓。
好奇的爬上爬下,從孔洞裡窺視,揣摩攻防戰時的場景。
“妙,妙哉。如此建築,一共多少座?”
“14座。”
“為何不修個百餘座?”
“趙師爺有所不知,修築碉樓費工費力。不到1年功夫,建起14座就已經不容易了。”
……
趙莊文搖頭,
想節節抵抗,就得有弱者心態。
弱者心態的頭一條——擅守。
不過,
他對駐守碉樓的綠營兵不滿意,麻木、畏縮、冷漠。
這樣的兵能守得住碉樓嗎?
“本官代傳巡撫軍令,即調武昌新軍進駐碉樓。”
“大人,之前欠我們的餉銀呢?”
一群綠營兵急了,投向趙師爺的眼神裡頗有憤恨、不滿、敵意。
……
“你們負責守住谷底前3道防線,欠餉後日就發。”
“謝大人。”
一群綠營兵磨磨蹭蹭的撤出了碉樓。
換上了膚色黝黑、面容憨厚的新軍。
趙莊文在武昌廝混數年,知道城市人和農人的區別大於雲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