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刺允許秦嶽透過各種手段去擊穿鄧肯的防線。
但馬刺不會允許秦嶽像對陣湖人那樣無限制出手。
球場上,勇士的進攻回合。
與阿泰斯特進行手遞手配合的秦嶽成功搶出了在鄧肯的面前完成突破的視窗期,接著,持球轉身殺入馬刺籃下,秦嶽在鄧肯那仍不肯放棄的追防下將球打進。
眼見此幕,得到范甘迪點撥的史密斯恍然大悟道:“這就是蒂姆為什麼會在這兩場比賽裡被彌賽亞‘對位’打爆的原因?”
范甘迪點頭道:“在NBA,再好的防守球員也不可能在一場五對五的比賽裡,依靠個人能力去封鎖對面能與隊友進行配合的超級球星。”
史密斯笑道:“看來查爾斯巴克利得把他發給彌賽亞的那頂王冠給收回去了。”
收回去嗎?
其實
范甘迪倒是覺得,秦嶽還真就配得上聯盟首席大前鋒這頂王冠。
因為能把馬刺和鄧肯逼到如此地步,本身就足以證明秦嶽的含金量。
球場上,在又過了幾個回合後,史密斯說道:“嘿,傑夫,現在由我來為觀眾們總結一下。
簡單來說就是,馬刺在第三戰和第四戰裡,透過把蒂姆鄧肯變成大一號的布魯斯鮑文,並將所有防守資源集中在彌賽亞的隊友身上,成功切斷了彌賽亞與他隊友的聯絡。
這樣一來,彌賽亞就無法用他的‘爆炸性創造力’來帶動隊友。並且,蒂姆也用他不知疲倦的防守,成功將彌賽亞的個人得分限制在了一個馬刺認為可控的範圍之內。”
范甘迪笑道:“完全可以這麼理解。”
第三戰、第四戰,鄧肯資料下滑,馬刺反而能贏球。秦嶽資料上漲,但勇士卻輸掉了比賽。
因為一旦秦嶽無法在比賽裡持續他的進攻影響力,那勇士原本那些可以獲得的輕鬆投籃機會便會隨之消失。
畢竟,不管勇士之前的三分有多準,他們也得先創造出投籃機會,才有可能命中那些三分。
第三戰與第四戰,勇士隊內除秦嶽之外,唯一有能力給隊友創造投籃機會的戴維斯分別送出了6次和7次助攻。
只看資料,戴維斯的表現沒有絲毫問題,但他卻無法像秦嶽那樣,爆炸性的去為全隊創造投籃機會。
所以,勇士在接連兩場對攻戰裡,最終都因火力不足而輸球。
ATT中心,在輪到馬刺進攻時,史密斯問道:“傑夫,馬刺採取的防守策略固然很有魄力,但能請你為我們分析一下馬刺的進攻嗎?”
“.”
進攻?
在這一刻,於摳了摳腦袋後,只見范甘迪說道:“馬刺的進攻戰術我就不具體分析了,我只說一點,馬刺第三戰與第四戰的場上進攻核心,其實是他們的控球后衛託尼帕克。”
在變更了防守思路後,由於鄧肯得把他的體能用來對付秦嶽,所以馬刺必須由另一位核心來率領馬刺贏下與勇士的對攻大戰。
帕克,正是馬刺教練組的選擇。
生涯巔峰期,帕克的籃下終結率常年在60%以上(05/06賽季為70.5%),他有著相當驚人的籃下終結手感,並總能用他那手絕活拋投戲耍對面的內線球員。
另外,在進入季後賽後,帕克在他最喜歡出手的兩分球熱區,還有著接近50%的跳投命中率。
這使得他在單打的過程中,更加難以防範。
因為負責協防的內線球員無法確定他在突破己方後衛之後,會選擇透過跳投還是繼續突破來完成進攻,所以這會令帕克在單打中化身為一把利劍,狠狠插進勇士胸口。
身為歷史上06/07賽季NBA的總決賽MVP,帕克同樣是一名資料很難體現其場上價值的球員。
畢竟,一旦你的防線被帕克攪亂,隨時都裝著傳球鍵的帕克還能用最為簡單的突破分球來帶動隊友進攻。
馬刺在第三、第四戰上均給帕克設計了大量的單打戰術。
他們確實找到了這支勇士的防守命門。
那就是儘管理查德森和戴維斯都擁有模型優勢,但他們的防守意識以及防守能力都有著各自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