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除了投降 (第2/2頁)

什麼?這麼複雜?影響引數這麼多?算了算了,惹不起惹不起。

但有意思的是,我們第一個鐳射陀螺,就是這個!

而且還繼續搞下去了。

是不是讓人難以想象?

具體是在80年代初開始出現的,說實話,我們80年代的技術水平比之60年代中期和末期,真提高了多少?懂的都懂。

為什麼機械抖動那時候都沒搞,搞的反而是這個四頻差動,這就有意思了。

別人怎麼想高振東不知道,但在他自己看來,在環形鐳射陀螺儀的多種方案裡,四頻差動陀螺儀是理論上的炫技之作,是純靠腦子硬生生把抹平短板的傾力之作。

它採用一力降十會的方式,巧妙的避開了當時我們的短板。

大部分人沒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四頻差動,是不像磁鏡偏頻,它不需要高階的材料,也不像機械抖動偏頻,它對製造和控制沒有太高太特殊的要求,它的實現,純純的就是靠對理論的理解和反覆推敲,計算擬合,最終在複雜的理論森林中硬生生靠腦子,闖出一條路來。

嗯,缺陷可能就是比較費頭髮,需要對理論的刻苦鑽研和配套的計算能力,四頻差動在設計階段要匹配計算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還有就是後期處理的時候,略顯麻煩,對於載具上的計算機有一定的要求。

恰好,我們的同志,刻苦鑽研是拉滿的,而計算能力這個東西,嘿嘿,說到這個,高振東可就不困了。

以60年代乃至幾十年後,對於我們來說,材料問題有多麻煩自然不用多說。

而製造也同樣,這可不是21世紀10年代之後,我們全工業體系齊全,要啥有啥。

1960年的我們,是要啥沒啥,往往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東西,實際上都是造不出來的,這種情況長期而普遍的存在於日後的世界各國。

拿一個段子舉例子就是,圓珠筆尖那顆珠子雖然已經成為一個經典段子,但實際上大部分國家還真就造不出來,只是我們不在其中。它之所以成為段子,不是它容易造,而是因為編段子的敵人愚蠢和我們強大,僅此而已。

而這個四頻差動鐳射陀螺,就是我們的科研工作者,在那個條件極其有限的年代,傾盡全力交出來的答卷。

——“除了投降,他們什麼辦法都想過!”

雖然如此,高振東聽完莫工的想法,卻沒有要他們就此轉向四頻差動的想法,同志們的科研自由度還是要尊重和保證的,也許他們就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高振東自己又不是神仙,他判斷機械抖動有問題就一定會有問題?不一定,還是要先相信同志。

他點了點頭:“嗯,初步來說,你對於方案的選擇我基本同意,但是你們要做好調研,對機械抖動偏頻法需要的配套技術進行全面的掌握和理解,同時對於鐳射陀螺的相關理論做好深入的學習和研究,以防萬一。”

莫工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高總工,你的意思是機械抖動可能會有問題?”

高振東也沒有故弄玄虛,點點頭:“嗯,我擔心的是我們的配套製造能力能否做好這個機械抖動臺。”

如果說單純控制還好說的話,抖動臺的製造和狀態採集就是高振東擔心的事情了,哪怕不控制,只是輸出固定的抖動引數,以當前的製造能力,能否如實的復現出所需的抖動狀態,也在兩可之間。

這和光刻機工件臺那種不計體積、不計重量,而且還不是全動態的系統不一樣,這東西對尺寸重量都有要求,還一直抖啊抖的沒個完。

經常做手工的人都知道,做大不容易,做小,那也是很困難的。

聽完高振東的解釋,莫工非常佩服:“高總工,你不愧是長期在應用一線摸爬滾打的人,這些方面,你比我們考慮得周全多了。我們一定按照你的要求,時刻注意這些方面。”

他也沒準備現在就放棄機械抖動偏頻技術轉向四頻差動,主要是這東西的好處實在是肉眼可見,太多了,壞處嘛,說實話,不走到那一步,那真是感受不到的,或者說感覺總是能解決的。

最新小說: 穿成絕孕雌性,卻被爭著寵 系統讓我當舔狗?我偏不! 汙衊我魔道,真入魔了你們哭什麼? 被踢出宗門後,我一刀震九州 玄幻:我為斬妖而來 五兩玫瑰劫 我略微出手,就是系統的極限 徒弟不要惹事,為師不下山 狐妖:開局擁有呂祖模板 通關文 我的靈獸都是氣運之子 我在異界釋出任務 道途者 海賊之分歧 絕世帝霸之戰 乾坤一劍秋 從心小和尚 長生從聽曲開始 雲塵九星志 我只會虐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