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其德。
孫季良者,河南偃師人也,一名翌。開元中,為左拾遺、集賢院直學士。撰
《正聲詩集》三卷,行於代。
徐岱,字處仁,蘇州嘉興人也。家世以農為業。岱好學,六籍諸子,悉所探
究,問無不通,難莫能詘。大曆中,轉運使劉晏表薦之,授校書郎。浙西觀察使
李棲筠厚遇之,敕故所居為復禮鄉。尋為朝廷推援,改河南府偃師縣尉。建中年,
禮儀使蔣鎮特薦為太常博士,掌禮儀。從幸奉天、興元,改膳部員外郎兼博士。
貞元初,遷水部郎中,充皇太子及舒王已下侍讀。尋改司封郎中,擢拜給事中,
加兼史館修撰,並依舊侍讀。承兩宮恩顧,時無與比。而謹慎過甚,未嘗洩禁中
語,亦不談人之短。婚嫁甥侄之孤遺者,時人以此稱之。然吝嗇頗甚,倉庫管鑰,
皆自執掌,獲譏於時。卒,時年五十。上嘆惜之,賻以帛絹。皇太子又遺絹一百
疋,贈禮部尚書。
蘇弁,字元容,京兆武功人。曾叔祖良嗣,天后朝宰相,國史有傳。弁少有
文學,舉進士,授秘書省正字,轉奉天主簿。
朱泚之亂,德宗倉卒出幸,縣令杜正元上府計事;聞大駕至,官吏惶恐,皆
欲奔竄山谷。弁諭之曰:“君上避狄,臣下當伏難死節。昔肅宗幸靈武,至新平、
安定,二太守皆潛遁,帝命斬之以徇,諸君知其事乎!”眾心乃安。及車駕至,
迎扈儲備無闕。德宗嘉之,就加試大理司直。賊平,拜監察御史,歷三院,累轉
倉部郎中。仍判度支案。
裴延齡卒,德宗聞其才,特開延英,面賜金紫。授度支郎中,副知度支事,
仍命立於正郎之首。副知之號,自弁始也。承延齡之後,以寬簡代煩虐,人甚稱
之。遷戶部侍郎,依前判度支,改太子詹事。弁初入朝,班位失序,殿中侍御史
鄒儒立對仗彈之。弁於金吾待罪數刻,特釋放。舊制,太子詹事班次太常、宗正
卿已下。貞元三年,御史中丞竇參敘定班,移詹事在河南、太原尹之下。弁乃引
舊班制立。臺官詰之,仍紿雲:“自己白宰相,請依舊。”故為儒立彈之。旋坐
給長武城軍糧朽敗,貶河州司戶參軍。當德宗時,朝臣受譴,少蒙再錄,至晚年
尤甚。唯弁與韓皋得起為刺史,授滁州,轉杭州。
弁與兄冕、袞,皆以友弟、儒學稱。
冕,纘國朝政事,撰《會要》四十卷,行於時。弁聚書至二萬卷,皆手自刊
校,至今言蘇氏書,次於集賢秘閣焉。貞元二十一年,卒於家。
袞自贊善大夫貶永州司戶參軍,敕:“蘇袞貶官,本緣弟連坐。矜其年暮,
加以疾患,宜令所在勒回,任歸私第。”袞年且七十,兩目無見已逾年。以弁之
故,竟未停官。及貶,上聞之哀憫,故許還家。尋卒。
初,冕既坐弁貶官,或有人言冕才學,上悔不早知。業已貶出,又復還袞,
難於再追冕,乃止。
陸質,吳郡人,本名淳,避憲宗名改之。質有經學,尤深於《春秋》,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