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安樂公主婿武崇訓為節愍太子所殺,特追封為魯王,令司農少卿趙履溫監
護葬事。履溫諷公主奏請依永泰公主故事,為崇訓造陵。詔從其請。粲駁奏曰:
伏尋陵之稱謂,本屬皇王及儲君等。自皇家已來,諸王及公主墓,無稱陵者。
唯永泰公主承恩特葬,事越常塗,不合引以為名。《春秋左氏傳》雲:“衛孫桓
子與齊戰。衛新築大夫仲叔於奚救孫桓子,桓子以免。衛人賞之以邑,於奚辭,
請曲懸、繁纓以朝,許之。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唯名與器,
不可以假人。若以假人,與之政也,政亡則國從之。’”聖人知微知章,不可不
慎。魯王哀榮之典,誠別承恩;然國之名器,豈可妄假!又塋兆之稱,不應假永
泰公主為名,請比貞觀已來諸王舊例,足得豐厚。
手敕答曰:“安樂公主與永泰公主無異。同穴之義,古今不殊。魯王緣自特
為陵制,不煩固執。”粲又奏曰:
臣聞陵之稱謂,施於尊極,不屬王公已下。且魯王若欲論親等第,則不親於
雍王。雍王之墓,尚不稱陵,魯王自不可因尚公主而加號。且君之舉事,則載於
方冊,或稽之往典,或考自前朝。臣歷檢貞觀已來,駙馬墓無得稱陵者。且君人
之禮,服絕於傍期,蓋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陛下以膝下之恩愛,施及其
夫,贈賵之儀,哀榮足備,豈得使上下無辨,君臣一貫者哉!又安樂公主承兩儀
之澤,履福祿之基,指南山以錫年,仰北辰而永庇。魯王之葬,車服有章,加等
之儀,備有常數,塋兆之稱,不應假永泰公主為名,非所謂垂法將來,作則群辟
者也!
帝竟依粲所奏。公主大怒。粲以忤旨出為陳州刺史。累轉秘書少監。開元初
卒。
尹知章,絳州翼城人。少勤學,嘗夢神人以大鑿開其心,以藥內之,自是日
益開朗,盡通諸經精義。未幾,而諸師友北面受業焉。長安中,駙馬都尉武攸暨
重其經學,奏授其府定王文學。神龍初,轉太常博士。中宗初即位,建立宗廟,
議者欲以涼武昭王為始祖,以備七代之數。知章以為武昭遠世,非王業所因,特
奏議以為不可。當時竟從知章之議。俄拜陸渾令,以公玷棄官。時散騎常侍解琬
亦罷職歸田園,與知章共居汝、洛間,以修學為事。
睿宗初即位,中書令張說薦知章有古人之風,足以鎮雅俗,拜禮部員外郎。
俄轉國子博士。後秘書監馬懷素奏引知章就秘書省與學者刊定經史。知章雖居吏
職,歸家則講授不輟,尤明《易》及莊、老玄言之學,遠近鹹來受業。其有貧匱
者,知章盡其家財以衣食之。
性和厚,喜慍不形於色,未嘗言及家人產業。其子嘗請並市樵米,以備歲時
之費,知章曰:“如汝所言,則下人何以取資?吾幸食祿,不宜奪其利也!”竟
不從。
開元六年卒,時年五十有餘。所注《孝經》、《老子》、《莊子》、《韓子》、
《管子》、《鬼谷子》,頗行於時。門人孫季良等立碑於東都國子監之門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