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相應的家世,就胡搭亂蓋,採用硃紅色,那就是豬鼻子插大蔥。
比暴發戶還要粗鄙膚淺,純屬譁眾取寵。
所以當年不但像馬家這樣的營造世家如此,其他的官吏和商賈,也都是如此繼續遵循著相應的規則。
硃紅色在京城的衚衕裡一直以來並不氾濫,直至此時,還依然如此。
而這,也就是寧衛民為什麼一眼看去,就愛上這個院子的緣故。
東四四條五號院,別看是偏院,只是個表示家境殷實的“如意門”的樣式。
別看因為歲月的侵蝕,院門的制式損毀挺嚴重,院門的漆色已經脫落,變得斑駁不堪。
但門板的顏色確實硃紅色的!
而且門樓也極為講究!
中間起脊,裡外有房簷,有著極為精美的磚雕,絕不同於民間制式。
最關鍵的是,那足足七層的大條石高臺階,和分立大門兩邊的一棵老槐樹,一棵老榆樹,顯得尤為的氣派。
這種由臺階墊起來的高度,讓這個院子和整條衚衕其他沒有臺階的院門一下就區別開了。
要知道,臺階比硃紅色更能說明級別的問題。
因為只有皇親國戚和有爵位的勳貴之家,才有這種起高臺階的特權。
這個五號院和三號院、一號院都是一樣的,臺階足足高有兩尺。
這就是清宗室住宅的顯著標志。
這樣的臺階高度,雖然低於王爵,卻與貝勒、貝子是相同待遇了。
輔國公以下的宅院都不可能追上這樣的牌面。
那想想看,能擁有這樣的宅子,是一種什麼樣的福氣啊!
三十年之後,好些人都費盡心機,哭著喊著,不惜一切代價要嫁入豪門。
有志氣的人頂多也就敢說一句“我就是豪門”罷了。
可豪門多了去了,這樣的朱門繡戶卻著實難找啊!
想到這樣的宅院馬上就要落在自己手裡,寧衛民能不高興嘛。
他要是真長了尾巴的話,這個時候絕對能美得翹起來啦!
只是懂與不懂真是兩回子的事兒。
眼瞅著寧衛民站在門口不走了,表情也因為上下打量四合院的門戶,而不時的發出唏噓之聲。
這反倒讓那母女二人和呂所長都誤會了。
還以為他是嫌棄。
老太太趕緊說,“您別嫌這房子舊啊,材料可都是實打實的東西。瓦都是用的筒瓦,不容易漏雨。屋裡的地都是花磚漫地,房子絕對沒有碎磚頭和夾心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