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經濟奇蹟怎麼來的?還不是我們美國人創造的。離開了美國,日本的奇蹟就是個屁……”
“從二戰到現在,美國人在太平洋上流血犧牲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讓黃皮猴子騎在我們頭上?早知道這樣,當初就該把日本交給俄國人,讓俄國人去奴役他們……”
“現在這些黃皮猴子假裝和我們友好,背地裡卻偷我們的錢,偷我們的技術,讓我們的工人失業和無家可歸。那些現在還在幫日本人說情的議員,就是不折不扣的美奸……”
甚至就連全美知名大學的經濟專家,諾貝爾獎得主們,也出於能蹭蹭熱度的心理,顯示出社會責任感,紛紛加入到“反日”隊伍中來。
他們從自己擅長的經濟學角度分析日本對於美國展開的“經濟侵略”。
為此,美國民眾們集體激憤,振臂高呼,詢問政府,“到底是誰贏了二戰?”
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當然是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迫於各個方面的壓力,很快就把日本定為“不公正貿易國”,並且與之開啟了貿易戰。
美國採取的措施是一刀切。
直接限制每年進口日本車的數量,同時對日本的電子產品加收了高達百分之百的關稅。
但實際上這些舉措卻不太管用,日本產品的價效比依然高於美國貨。
所以很快美國人又想到了第二招——要讓美元貶值。
美國人自信本國產品其實不比日本製造的差。
他們把美國商品之所以競爭不過日本商品原因,全歸結在日本金融市場不夠開放,日本政府人為操控匯率上了。
根本上是日元不值錢,才讓日本商品在國際市場具有競爭力。
美國因此認為,只要日元升值,美元貶值,美國商品就不會敗。
就這樣,中間經過多次秘密會晤,1985年9月22號,一件震驚全世界的大事件在世界各大媒體的聚光燈下發生了。
剛剛指責完日本人為操縱匯率美國,把日本、法國、英國、西德代表都叫到了紐約的廣場飯店簽訂協議。
協議的核心內容是,美國除了要求大家一起聯手拋售美元,讓美元貶值來緩解美國的貿易逆差之外。
還特別要求日本和西德對本國貨幣進行較高幅度的升值,以幫助美國緩解壓力。
很明顯,美國自己也不惜公然違反西方推崇的“自由市場”精神了。
打壓目標明顯指向日本和西德,誰讓它們賺美國的錢最多呢?
而對日本和西德來說,首先兩國都是二戰戰敗國,國際地位尷尬。
其次美國是他們兩國的最大客戶。
他們都清楚,美國人要不滿意,自己能有好果子吃才怪呢。
尤其是日本,原子彈的陰影雖然已作為和平教育印刻在日本人的心中,但同時也為日本人灌輸了一種永遠低美國人一等的心理暗示。
於是迫於淫威,礙於生存的依附關係,日本和西德連個屁也不敢放,就老老實實低頭簽了協議。
而這就是日本以後從泡沫到衰退一系列問題的重要導火索。
說起來,這還是歷史上第一次,那麼多國家大家一起坐下來,明目張膽的要動用國家力量來干預“匯率市場”。
訊息一經媒體公佈,等到各國聯合操控匯率的戲碼開始正式上演,對於國際金融市場造成的衝擊和動盪,簡直如海嘯一般。
當然,由於時差關係和日本碰巧趕上秋分放假的關係,各國市場進行干預的時間也不一樣。
9月23日,首先是西德財政部長,在法蘭克福下令德意志聯邦銀行進行匯率市場干預。
隨後開市的巴黎和倫敦市場,也在各國財長的命令下,聯手干預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