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寧衛民開戶的東方匯理蘇伊士銀行就在其列。
法國人可沒日本人那麼不好通融,人家一直都承認房地產是優質的可供抵押的資產。
哪怕一切都按規矩來,寧衛民也能順利得到房產評估價值的百分之五十的貸款。
更別說寧衛民還借的是法郎,不是日元了。
東方匯理蘇伊士銀行日本分行非常樂意為寧衛民這樣的優質客戶服務。
並且十分榮幸的把七百萬法郎輸送到東洋的島國上,擴大自己國家的貨幣影響力。
他們怎麼也不相信,就憑能買下這麼多房產,寧衛民還能輕易破產?
那想想看,寧衛民從法國銀行借出法郎來再換成日幣,等到日後再還法郎。
就憑日元長期升值,而法郎的一蹶不振,這豈不是又能在匯率上大撈一票?
所以說,借的越多就賺的越多,加槓桿是發財的不二法寶。
還別看寧衛民手裡有六億日元是自己的,兩億日元是準備開店的。
可他靠著這種買了房就抵押借貸,借貸後再拿錢買房的套路,他把手裡的八億円變成十三四億日円是妥妥的。
實際上,他不但買了十一億的不動產,手裡還有不少的現金呢。
不但壓根就沒動辦正事的公款,還有餘錢付利息呢。
這賬目還真的特別好算。
兩套先買的住宅,他總共借貸了一億五千円。
銀座的經營場所接了兩億九千萬。
最後買下的書店又借了一億。
貴了包堆兒,一共借了五億四千萬,這魔術變得夠有意思的吧?
更何況在寧衛民一個勁兒的催促下,京城的殷悅又盡力把最近幾家店鋪和工廠收入給湊了五六十萬,還收回了張嬙專輯增發的一百萬盤磁帶的分紅。
然後叫上羅廣亮和小陶,一起去找長城飯店的阿霞,又兌付了一億日元匯了過來。
所以實際上,到這一步還遠遠沒有結束,寧衛民的手裡還有兩億六千萬円能去進行下一步的資產膨脹呢。
那就是在證券公司開戶,用這筆錢去買房地產公司和證券公司的股票,絕對包賺不賠啊。
再加上日本的證券公司因為發展的歷史比較長了,已經有了融資融券的服務,按照寧衛民的條件,配資以一倍計算,是證券公司完全可控的風險。
這樣一來也就是說,寧衛民的錢一進股市就又膨脹一倍,變成了五億兩千萬円了。
寧衛民心裡有個絕妙的盤算,那就是股市裡讓這些錢滾上仨月,興許就能賺夠兩億円了。
倒不如一邊炒著股票,一邊辦著自己事兒。
到時候無論是賺錢減持,還是等待日幣升值,房產增值,繼續跟銀行上了擴大貸款額度。
都不大可能耽誤他花錢辦正事,這就是無縫拼接啊。
至於什麼參與匯市的炒作,藉助幾十倍的槓桿買日幣單邊升值,大發橫財,所謂的實現利瀾最大化。
那就別想了,這個主意完全不現實,純屬扯淡。
因為首先在於技術的侷限。
別忘了,電腦技術才剛剛開始興起,目前這就不是電腦交易下單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