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還就是這麼巧了。
寧衛民恰恰就是這個房主等了許久,願意挨這一刀買主。
於是在房產中介的賣力聯絡和促成下,9月9日,雙方就迅速簽約,完成了過戶交易。
這一下更讓小野光南和香川美代子深受刺激,拼了命的加倍努力。
9月12日,香川美代子也終於成功完成了簽約。
哪怕香川美代子老闆的朋友還身在海外工作,但由於這位房主確實也急需賣房變現,對寧衛民的出價還比較滿意。
在香川美代子和其老闆的不斷懇請下,房主終於同意在東京安排了一個委託人,和寧衛民進行了購房合約的簽訂。
就這樣,寧衛民花費了整整伍億八千萬円的鉅款,再得一套七百平米的位於中央區銀座二丁目7番7號的商業用房。
所以最後急紅了眼的就是小野光南了。
為了把寧衛民答應的六億円訂單全部拿到手,他不惜再度提高尋訪房源訊息的回報,甘願和提供房源的人平分成功簽單後的提成獎金。
這麼一來總算是管用了。
他的一個同學,聽說提成能有上百萬之多,就把一個書店老闆正考慮跟著自己兒子去海外移民,打算把多年經營,位於港區西麻布的一處上下兩層的書店轉讓的訊息透露給小野。
並且還親自帶著小野和這位書店老闆見了面。
最終,小野光南憑藉這個及時得到的資訊,牽線搭橋再度成功。
這位書店老闆以三億円作價,把七十多坪的店鋪連土地帶房,還有書店藤本、存貨、員工、供貨渠道,統統打包賣給了寧衛民。
於是至此,寧衛民在不動產的配置上算是基本到位了,而且還很意外的成了一個日本書店的接盤俠。
說到這裡,有人一定會感到非常奇怪。
前面不是說,寧衛民自己個人只有六億多円嗎?
就是連開店的二百萬公款都算上,怕是加起來也只有八億円吧?
那怎麼到現在,他買下的這些不動產加起來,都已經高達十二億円了呢?
其實這很好解釋,因為可以找銀行貸款的呀。
千萬別忘了,金融地產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可以用手段加槓桿啊。
沒錯,作為一個外國人,寧衛民身在日本,根本找不到願意貸款給他買房的日本銀行。
哪怕他全款買了房,也一樣會在這些銀行面前碰壁,照樣不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
因為日本銀行業的管制太死板了。
對於要求金融開方的美國爸爸白白喊了幾年“嗨依”,但直至如今,也只是流於形式罷了。
實際上在迎來泡沫經濟前,日本的銀行連客戶群都畢竟單一,主要就是吃本土大企業的。
連日本國民的小企業想要獲得貸款都不容易,就別說外國人了。
所以就連日本人自己都罵日本的銀行業,是“晴天送傘,雨天收傘”。
覺得這行業的人既無恥又市儈,偏偏待遇還賊好,簡直沒有天理。
可問題是日本畢竟不光是純粹的本土銀行啊。
哪怕金融開放的步伐再拖延,可再怎麼樣,起碼也得允許外資銀行進入日本從事基礎的金融業務。
所以這年頭的東京,已經有不少外資銀行扎堆兒在此,甚至已經有了不少外資投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