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他成了玩兒車屆的王者,永遠是居高臨下看顧客啊。
以至於買車的人都客客氣氣,一口一個哥的叫他,無論買不買都時不時帶喜歡車的人來看。
當然了,看也不能白看,這些人經常就會在他這兒買菸買酒。
面子裡子俱全啊,張士慧也就更捨不得低價出售這些摩托了。
甚至逐漸地,他還真就在京城的摩托愛好者中混出了名氣,落下個“摩托王”的外號,成為了八十年代末京城摩托界的名人。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讓他驚喜的得意,意想不到的快樂。
最後還得說說春節後從張士慧手裡買了兩輛摩托車的譚大姐,那肯定也是很幸福的。
買到手了才倆月,一萬就變兩萬了,這也是一筆橫財啊。
這還真應了她早先的那句話了,真真兒的白落了一輛摩托車啊。
不過話說回來,也得承認,譚大姐能沾上光,不能說單純的走運。
這位大姐當初的眼光和魄力就不說了,就說“禁摩令”一實行,看著車牌價格飛漲。
譚大姐就做了一個明智的全新決定,兩輛摩托車一輛不留了,全賣掉。
這樣的腦子就實在的不易。
譚大姐心裡是怎麼想的啊?
她是這麼想的。
這摩托車確實危險啊。
坐了些日子,她如今也明白了,真就是肉包鐵的玩意,而且速度太快了。
難怪老百姓都說,要想死得快,就買一腳踹啊。
她可捨不得兒子冒生命危險,天天用摩托車接送她。
那還不如賣了用這筆錢乾點實在的事兒呢。
幹什麼呀?
買房唄。
這是最現實的需求,她家裡孩子多,又沒有幾個出息的。
她就不能不為將來考慮,這叫未雨綢繆。
再說了,她又知道寧衛民一直在買房,她可不相信寧衛民這麼有本事的人,會幹賠本的事兒。
而摩托車最好的政策她已經賭贏了,已經有了厚利,那就該見好就收。
否則不但風險有可能加劇,這事兒就是老讓張士慧想起來,對她自己也不划算。
即便張士慧並不介意她分享好處,可老想著這事總會心裡不舒服。
時間久了,也難保不起芥蒂,人家可是老闆啊。
所以倒不如儘快脫手,也就等於翻篇了。
瞧瞧吧,一個老孃們居然有了這樣的見識,誰能說這不是一種本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