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在我們這兒唱啊?我們這兒要求可高,我們這裡要唱真正的流行歌曲。還得會英文歌。就頭幾天,威勐樂隊在京城的演出知道嗎?我們需要的就是那樣的……”
“知道知道,我還去看了呢。花了二十五塊,門口現買的票。我最喜歡他們那首《無心細語》……”
“喲,你還挺捨得下本兒啊。五塊錢的票炒到這麼高你也捨得買?”
“那……沒法子啊,誰讓喜歡呢,排隊買不著呢。其實我早就想親眼看看他們,過去在電臺的短波里一聽到他們的歌,我就會錄下來。不過貴也值了,那音響燈光,現場的架子鼓,電貝司,效果沒治了!”
寧衛民就像對待鄰居家的妹妹一樣聊著天。
這種親和感讓小姑娘的情緒逐漸恢復,話也越來越多。
“那你覺得自己的水平怎麼樣?那樣的歌你能唱嗎?”
“能啊,別小看我呀。我其實登過臺,去年參加過HD區的歌手比賽,還去SMX演出過。我唱的都是英文歌,不過也因為這個,年輕的人喜歡,年紀大的就不喜歡。然後……然後他們,就不讓我唱了。說我的歌只能放在廣東的音樂茶座裡。所以我才來這兒的。你們要不讓我唱,我就真得坐火車去花城了……哎,威勐樂隊的演出你肯定也看了吧?當天還有一特約嘉賓是拿吉他唱歌一女的,叫什麼成……成方圓的。不騙你,我唱得比她好……”
眼瞅著小姑娘已經恢復自信,寧衛民總算放心了。
但信不信的,就單說了。
“喲,口氣不小。好吧,反正今天你都來了,那我就給你個登臺試唱的機會。不過我還有點事,你先再耐心等一會,好好準備準備,我待會兒就來找你。”
跟著還吩咐餐廳經理,“你,給小姑娘弄杯橙汁喝。”
“哎!”女孩這下高興了,走了幾步才想起該道謝。
半截又站住了,回過頭來。
“謝謝,太謝謝了。您貴姓啊?是這兒真正的領導吧?”
“我姓寧,你說是,就算是吧……”
寧衛民看著她開心的樣子,越發覺得挺喜興。
隨後也想起來一事兒,還沒問對方名字呢。
“哎,丫頭,你叫什麼名兒啊?”
結果不問還好,這一問,論到寧衛民傻了。
因為那小丫頭樂著說,“我叫張嬙。”
張……張嬙!
這個名字就跟個鼓槌一樣,重重擊打了寧衛民的心臟一下,讓他立刻想起了一個內地樂壇的傳奇。
八十年代中期,靠翻唱就紅透全國的“迪斯科女皇”和“電音女王”。
十八歲出道,首張專輯就賣出二百五十萬鉅額銷量。
之後一發不可收拾,短短兩年,就出了二十張專輯,每張銷量都達到百萬以上。
最後因為專輯總銷量超過兩千萬,居然成為了第一個被美國《時代週刊》報道的內地女歌手。
她和惠特尼·休斯頓等歐美歌星一起榮登“全球最受歡迎女歌手”榜單,位居第三。
而比她更早風靡大陸,大名鼎鼎鄧麗君,才排第四。
但於此同時,也因為打扮太過前衛,超出了當代審美底線,張嬙也被主流文化所不容,被所有媒體默契的抵制。
儘管從1985年到1987年,全國的大中小城市都能聽到她的歌聲。
哪怕她的代表作《愛你在心口難開》、《路燈下的小姑娘》、《月光迪斯科》、《冬天裡的一把火》、《惱人的秋風》、《走過咖啡屋》、《涼啊涼》……每一首都爆火,被廣為傳唱。
可始終也沒有機會在電視上露面,廣播裡沒有她的歌,報紙和雜誌找不到任何有關她的訊息,更沒接受過任何官方晚會的邀請。
她成了國內一個紅得非常特殊的歌手,明明存在,卻被國內所有媒體當成不存在的忽視了。
直至2000年,受《同一首歌》欄目組的邀請,張嬙才第一次走上電視螢幕。
結果正是這次演出,讓上輩子的寧衛民為其獨特的張揚嗓音所驚豔。
他真沒想到國內居然也有人能像黑人女歌手那樣自帶電音繚繞。
一下子就愛上了張嬙演繹的那首《愛你在心口難開》,從此奉為經典。
也是這一次電視上的亮相,讓張嬙終於在時隔十五年後,迎來了那份遲到的認可。
這次晚會播出之後,所有的媒體不再對張薔冷若冰霜了,很多電視臺找張薔做節目,無不加以讚美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