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個和她年歲相近,三十多歲的一個外國女人,讓隨行的翻譯問她,能不能按照自己的形象,現場捏個麵人出來。
不用說,董老師自然當成了人家想考較自己的本事。
尤其一看這位的隨行翻譯,手裡提著抱著,已經買了不少的東西。
於是二話沒說,就當眾捏了起來。
也就二十分鐘不到,一個穿著翻毛皮大衣,腳穿高跟鞋的洋婆子就活靈活現呈現在她手裡。
用竹針挑出的眉眼,不但與這位漂亮的外國女人形神畢肖,而且董老師還隨手來了點即興創作。
她讓麵人那戴著戒指的手,舉起了一串大糖葫蘆。
另一隻手,也給拿上了一隻沙燕風箏。
這一看就是剛剛逛了天壇新春遊園會的模樣。
為此,圍觀的人們無不稱絕,紛紛挑起大拇指來。
那洋婆子本人看了,更是喜笑顏開啊。
當場就拿出五十元外匯券,甘願用五倍的價錢買走麵人。
隨後還親熱地拉過董老師,非要和她合影留念不可。
用京城人的話說,這就叫拔份兒!
最後說到耳釘打孔,其實這門手藝倒無關民俗和藝術性。
主要是寧衛民考慮到花絲鑲嵌廠作為較早的金銀加工企業是有一些首飾的。
而如今社會上又出現了金銀首飾熱銷的現象。
於是專為體諒當代年輕女性的需求,才開辦的實用***。
果不其然,這活動一經推出就獲得了時髦女性的強烈歡迎。
問詢的,打耳釘的,簡直多極了,花絲鑲嵌廠的金銀首飾果然也因此賣出去不少。
這叫什麼啊?
這就叫善於捕捉社會熱點,引領時代潮流啊。
總之,這祈谷壇的東西配殿雖然賣的大多是高檔商品,卻成功避免了高高在上,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感。
反而還特別的親民,特別受歡迎。
尤為難得是寓教於樂,潛移默化中就把傳統文化的審美,植入了中外遊客的內心。
而且從互動性和參與性來講,門檻很低,具有全民性。
遠超祈年殿前的戲裝拍照,很有效的彌補了其他專案的不足。
實在是讓走到這裡的人倍感驚喜,大有所獲啊。
像地壇來的這三位,也不知不覺沉浸在其中。
居然看著看著就拋棄了憂患意識,也被周圍的氣氛感染,變得傻歡樂起來。
直至走出了祈谷壇,副園長和司機還意猶未盡的討論糖人好還是麵人好呢。
連書記也一心琢磨著,走的時候是該買盆瑞蘭帶回去還是買盆香櫞。
他們就跟被催眠了似的,早忘了琢磨背後的高人是誰,忘了心裡的嫉妒和不甘心,就好像是普通來逛的遊客一樣。
這不能不說,我們的生活情趣的確豐富,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實在太強大了。
然而這就算完了嗎?
這就是天壇公園在北向和東向路線中,所有絕妙活動策劃的全部?
不!連線著祈谷壇的長廊裡的“打燈謎”活動,和北神廚裡提供的餐飲服務,那才是別開生面的新穎,獨具一格的熱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