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別忘了,這裡還有個月老殿呢。
過去誰家的兒子,要是二十還沒結婚的,家長都得來東嶽廟買紅線來,求月下老兒給兒子配姻緣。
所以這個廟會還是很親民的。
再加上齊化門(朝陽門)過的水是通惠河水,這個廟會上賣藕和賣荸薺的很多,都是附近挖來的。
也就更應了“佳偶天成”的好兆頭,保證了香火鼎盛。
四月間,京城人講究去妙峰山的廟會。
因為路遠,人們出了西直門就得騎驢,坐趟趟車,就跟春遊似的。
沿途除了看春光無限的風景,打三參過茶棚,看一路磕頭的虔誠香客,還能見識到十里八鄉踩著高蹺,抬著槓香,敲鑼打鼓趕會的“老會”。
那都是練家子,而且彼此愛鬥氣。
雖然按規矩“老會”間得相互禮讓,可雞蛋裡挑骨頭不容易嗎?
說你禮數不周,就能打起來。
所以往往這一路上就能看見好幾次“武術交流”。
在許多百姓眼裡,只要不是鼻青臉腫上山的“老會”,那都不是好漢。
不過上山之後就得一團和氣了,誰也不能再動手,哪怕不情願。
否則“拴會的”會很沒面子,就會出面“管教”。
想想看,但凡能組織趕會活動的人,不但有錢,而且得戳得住,那都是各方大豪。
五月間,京城人又該去臥佛寺廟會了。
奔那兒除了能看哼哈二將,四大天王,更主要是去摸臥佛。
京城有個習俗,人哪兒不舒服就摸臥佛哪兒,頭疼摸頭,腳疼摸腳。
所以這個廟會的特點就是病人多。
到底管事兒不管事兒沒人知道,反正過去的人都信。
六月的中頂廟會是一個農村風味的廟會,也是各地“老會”耗財買臉的主場。
廟門外,不但賣農具的多,賣農副產品的多。
就連茶棚也是由各個“老會”贊助的,香客可以白喝。
同時那些“老會”也有了可以正大光明炫技的場所,他們會在廟裡的第一大殿輪流表演。
什麼五虎棍,少林棍,槍刀對打……都有。
和妙峰山廟會不同,這時打架的倒少了,純粹是文比了。
七月的江南城隍廟最為熱鬧,講究的是城隍出巡。
所以這是各地“老會”的高蹺競賽,但也最容易鬥氣打架的。
要知道,大家得一同表演,偏偏水平不同,賽場又是在廟前不是廟裡。
群眾給予不同程度的掌聲,很容易會挑動“老會”的情緒。
輸不起的人,往往愛尋釁滋事,以拳頭論輸贏。
此外,就是這一天的傍晚,還有全城為祭祀先人放荷花燈活動。
京城有童謠,荷花燈,荷花燈,今兒點了明兒扔。
這天,北海、護城河、通惠河,只要京城有水的地兒,都要放河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