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一次嘗試就想獲得成功,掌握巧妙,怎麼可能呢?
說白了,他連做個糖葫蘆,拔絲山藥的水平都不夠,就更別提糖花籃了。
足足五分鐘,“拉清單”不是做稀了,就是做稠了,糖色不是出不來,就是便焦糊了。
試了好幾次,這黃毛老小子連原料都做不出,最終自信耗盡,只有無奈放棄。
大概是這位甜點大師自覺在大家面前丟了面子,十分鬱悶,心有不甘吧,隨後就挑起了這道菜的毛病。
外國人的小氣勁兒可見一斑。
他直指冷盤裡那一剖為二的雞蛋,跟著兩個法國同事兒嘰裡呱啦的一陣,說的那兩個人也跟著點頭。
有個分割槽主管,很快代為翻譯。
那意思是說,法國主廚們認為,這個煮雞蛋完全沒有必要。
放在這道菜裡既沒有美感,也不協調,還不如鋪墊點水果片,撒點蜂蜜汁。
最起碼也是植物性的食材,還有個呼應。
然而戴紅卻笑了,指著雞蛋,主管幫著再翻譯一下,請三位法國主廚都嘗一嘗。
結果這一嘗,仨法國佬又傻了。
尤其是“拉清單”這老小子,眼神發直,瞠目結舌,就跟剛才“樂個屁”喝湯時表現出的驚奇如出一轍。
敢情如同上一道蘿蔔湯,這煮雞蛋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同樣大有玄妙。
這是什麼雞蛋啊?
假的!
那是運用了宮廷素食的技巧,是“張大勺”給的法子,用巧妙的法子造出來的。
方法說破了很簡單,用兩個圓底兒杯子,倒入加入蔬菜汁的澱粉漿子。
然後用胡蘿蔔或栗子泥做餡兒,再將兩個小杯合起來。
等涼了之後,再把造出來的“雞蛋”拿出來修修兩個杯口交合處留下的痕跡就行了。
這種法子做出來的雞蛋,光看外形,絕對是真假難辨的。
如用菠菜汁摻和做澱粉漿子,那就連松花蛋也是能做的惟妙惟肖的。
而這種廚藝技巧在廚行裡有個名目,叫做“素質葷形”。
這幾個法國主廚品嚐在嘴裡的人造煮雞蛋,“雞蛋白”是摻和了鴨梨汁的,而“雞蛋黃”是蘋果泥和胡蘿蔔泥的混合物。
他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菜式,遠超他們的想象,自然驚為神技。
可要說實話,這還是最簡單的呢。
中餐裡的素菜是寺廟的素齋發展而來,可以說獨走一門,象形擬葷的技法十分逼真。
不但雞蛋能做,一切肉食、海鮮、動物內臟,皆可用素菜模擬。
外觀上就連肉類上的毛孔都能仿的惟妙惟肖,味道上也能追個八九不離十。
普通人如果只嘗幾口是不會感到有什麼區別的。
一個假雞蛋又算得了什麼。
反正不管怎麼說吧,這下“拉清單”算是徹底服了,很不好意思的抹了把額頭的汗。
每隻手都挑起一個大拇指,那意思是沒的挑兒!
第三道菜終於輪到烤肉大菜了。
這道菜嚴格說是楊峰和小查的共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