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壓力,就如同食物在高壓鍋裡一樣,只能用腎上腺素飆升來形容。
也只有到了出餐任務結束後,三個法國佬才會恢復理智,又恢復了那麼點人樣兒。
“voilà c"est fini&nerci à tous !”(就醬,收工,謝謝各位!)
這是所有後廚的“小兵們”每天最期盼從幾位法國主廚口中聽到的一句法語。
可惜清掃工作又迫在眉睫,極耗體力的“洗刷刷”任務又要開始了。
這讓筋疲力盡的大家,心情仍然無法全然放鬆,只能強打精神,繼續賣力苦幹……
所以可想而知,壇宮的五個廚師來到這樣的一個地方。
驟然所經受到的精神刺激,感受到的無所適從是多麼的大。
不為別的,主要這兒需要他們適應和學習的規矩太多了!
後廚行走上下樓梯時,要很快,但不能跑。
如果手上需要處理的工作數量少於一百份的時候,完成這些工作的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完成後要立即去做其他的工作。
找東西的時間不能超過三十秒,否則旁邊的廚師就會問你在找什麼。
並幫你迅速找到,如果找不到就迅速放棄。
洗東西的時間甚至要以秒來計算。
為了安全和節約時間,在廚房裡移動時,必須要大聲的拖著長音喊出“燙”,提醒其他人注意避讓。
切東西要用尺子量著切,湯汁用量杯精準量好倒入菜品中……等等等等。
說是讓他們完全暈頭轉向了一點不為過,成為捱罵最多的人是必然的。
那三個法國佬可不管他們在壇宮都乾的是廚師長的活兒,不在乎他們每個人在壇宮都是各自組裡的大拿。
對他們不但照罵不誤,甚至對比對待自己廚房的人更嚴苛,巴不得趕緊擠兌他們走人呢。
說到教他們做法國菜,卻壓根沒有,純粹只把他們當雜工用。
唯一他們幾個能學到一點法餐烹飪的機會,恐怕只有每週趕上三個法國大廚心情好,或許會在廚房做一道菜。
那算是公眾課,誰都能看。
而且因為語言不通,他們連提問的機會都沒有。
至於遭致這種冷遇的原因嘛,其實也並不難理解。
外國人有沒有教會徒弟餓死師父這一套,雖然還說不好。
但三個法國大廚肯定不願意白白耗費心力在他們幾個註定要走的人身上,這是肯定的。
甚至這一點,就連廚房裡的其他人也是這麼想的。
哪怕是自己的同胞,也沒有人相信他們這五個人能適應這裡的艱苦環境。
想想看,連馬克西姆餐廳當初聘來的長期工,大部分人都適應不了。
就別說他們這幾個外來戶了,而且他們其中還有兩個是女的。
當然,恐怕這裡也存在一些同行相輕的緣故吧。
這兒能留下來的廚師,畢竟是國內第一撥學法餐的主兒,多少都有點自覺堅持下來極其不易,存有高人一等的心氣兒。
尤其見識過西餐的優點,天天感受到馬克西姆餐廳的氣派。
他們多少對幾乎與馬克西姆餐廳同時開業,卻迅速躥紅的壇宮飯莊有些不服,有些質疑。
為此,不但有人助紂為孽,甚至還有人私下打賭,賭他們什麼時候受不了了,會主動離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