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衛民的夏季書市從正式啟動的那天起,就一日火過一日。
最實際的證據,就是天壇公園的門票收入日益走高。
開市後迎來的第一個週末達到了七天裡的客流最高峰,客流量當天突破十一萬人單日。
公園四個大門的存車處,因此都達到了飽和。
這一天,光腳踏車存車費就收上來兩大麻袋的分幣,足有一千多塊。
雖然這個客流量,距離新春遊園會曾經的最高峰——十五萬人單日,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可別忘了,新春遊園會那是全家老少都會樂於參與的閤家歡活動。
為期又只有很短的幾天時間,還是開辦在全民放假的春節期間。
受眾範圍既廣,大家的情緒也很踴躍,都怕錯失過去。
反過來書市則不然,那是屬於特定的主題性活動。
雖然這年頭的年輕人精神處於極度飢渴狀態,他們熱愛文學就像三十年後的年輕人鍾情於蘋果手機。
幾乎人手一冊《人民文學》,幾乎每個人都熟讀《傷痕》、《靈與肉》、《紅與黑》、《悲慘世界》……
可問題是書市是開辦在除了教師和學生之外,大部分人都要上班的暑假期間。
這也就是說,除了週末之外,能來逛書市的人,頂多就是教師、學生,以及離退休人員。
另外夏季書市為期長達一個半月,也讓人們沒有什麼參與的緊迫性。
這樣的時間跨度,導致人們往往會想著那麼長的時間呢,不用著急。
所以兩相對比,承擔了許多不利侷限的第一屆夏季書市,能做到這樣的客流量,其實已經相當成功了。
甚至無需繼續增長,只要能夠保持下去,有一半的時間是這種狀況。
夏季書市的總體的客流量就一定會以翻倍的態勢,超越新春遊園會。
不用說,成功者是永遠不會缺少錦上添花的人,和替其搖旗吶喊的人的。
事實上,由於這一次逛過書市的人幾乎都給予好評,老百姓之間口口相傳,書市在民間的良好口碑不斷擴大。
導致各路媒體不請自來,不遺餘力的對書市報道和宣傳。
尤其今年夏季還有個比較特殊的情況。
那就是為改變京城的夜生活比較貧乏,雙職工下班晚了買不到菜,來京的外國遊客逛商店常常吃“閉門羹”的情況。
京城市政府還決定於本市繁華場所興辦九所夜市,搞活經濟,方便人們消費和生活。
所以天壇公園書市的開辦,相當巧合的趕上了這個時間節點。
也就成為了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精神需要的一個典型,與那九處生活夜市產生了相映生輝的效果。
什麼叫撞大運?
這就叫撞大運!
於是這一次都不是區領導蒞臨現場來捧場了。
而是市領導來巡視工作,同時對書市的主辦方和所有的工作人員表示慰問和祝賀。
以至於各路媒體更加充滿熱情的去追捧,無不把天壇書市和九處夜市相提並論,彷彿這一切都是上頭的英明決策似的。
像京城電視臺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他們專門派來了一個攝製組。
主持人、導演、燈光、攝錄、劇務,一應俱全。
而且一來就找到了天壇園方的領導,提出了需要園方領導接受現場採訪,以及陪同拍攝的要求。
照他們的計劃,是想溜溜的在書市拍攝一整天。
然後把拍下來的內容和九處夜市的內容剪輯彙編在一起,錄製一期專題性節目,好作為京城百姓今年消夏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