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頭不大,也就管個溫飽。
這兩行的人真要指著掙錢的,還得靠辦事,也就是婚喪嫁娶。
進一步說,棚彩行是隨著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人們經濟情況的升降而興衰的。
在五十年代號召移風易俗之前,過去的人都重禮儀,講排場。
每遇婚喪嫁娶
,升官進爵,孩子滿月或老人做壽,必當光耀門庭的大事來辦。
富有之家自不必說,就是貧寒之戶,砸鍋賣鐵,借貸典當,也要在親族和鄰里之間,在社會上表現一番。
所以基於此,京城的棚彩行業經過明清至民國初年,幾乎一直是大興特興的黃金年代。
幾百年不斷傳承豐富的行業經驗,讓棚彩行業成了京城民間炫富的主要手段之一。
你搭三層的綵樓那我就五層,你把院子包上,那***脆搭滿整條衚衕,然後還得再弄個過街樓,就看誰有錢誰捨得糟踐。
如此長久下來,京城的棚彩行業不但發展出了諸多的講究和門道,而且無論多麼奇技Yin巧的東西幾乎都能搭出來,其豐富性遠超常人的想象。
從而讓京城的棚彩行一直獨秀,有別於其他任何地方的大棚。
(喜棚夜景,有電燈,以紙花組成象徵吉祥的「盤長」圖案為裝飾)
就比如說民國五年,袁世凱稱帝,改國號為「洪憲」。
當年在中南海的萬字樓院內,他就讓人仿清宮欽安殿的形式,紮起一座彩殿,共八十一間。
準備在即位時在這裡接受朝賀,加封天下。
這項彩子活是隆福寺隆順彩局經理田五、田福海和工頭張春山承包的。
他們為了運動這項官活,走了警察廳總監吳炳湘的門子。
這座彩殿工程浩大。
殿頂是五條脊,前後左右出燕翅,掐縱瓦壟,簷口上左右有獸頭五個,大脊兩端安大獸頭,謂之「吻」。
柱子上是以綢子縱出的盤龍抱柱。
殿座是木工活犀牛座式的木墊臺,外面漆白漆,有臺階三級帶扶手。
殿前部是大窗戶隔扇,用綢條拉出燈籠錦的花紋,帶大玻璃。
殿內的柱子一律用紅緞包裹,綠綢圍縱的龍身盤繞,龍頭龍尾是上了色的盔頭活。
天花板先用竹竿做成八個方形的骨架,再用紅、綠、紫三色綢緞掐縱坐龍一條。
殿的上方中部為「天井」,用木架做成,上安五彩玻璃,帶電燈。
而為了讓「袁大頭」本人滿意,把銀的「袁大頭」順順利利掙到手。
當時的隆順彩局共約了京城八十三位手藝高明的棚彩匠。
還從前外華泰電料行請了三十三名電工。
除了管飯之外,每人還開出了日夜工資八塊大洋的高價。
這才晝夜趕工,按時按點,做出了這個京城的棚彩行業空前絕後的傑作。
寧衛民和松本慶子的婚禮當然沒有這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