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英明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居然還會坐上飛機,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參加女兒的婚禮。
尤其還是來到一個經濟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
這不免讓他對這段旅程充滿了落寞感和排斥感。
哎,可問題是,誰讓自己女兒心有所屬,是一門心思要嫁給那個寧衛民,做個華夏媳婦呢。
就連一向乖順妻子這次也鐵了心,毫不退讓的支援女兒,希望女兒能嫁給她喜歡的人。
所以他獨木難支,為了不讓女兒真成個老姑娘,為了不讓自己真的變成孤家寡人。
這一次也只能少數服從多數,做出退讓,順遂妻子和女兒的心意,接納寧衛民這個貧寒出身的華夏女婿了。
好在寧衛民的個人條件總算不錯,日語說得很好,語言交流上沒有障礙。
而且為人彬彬有禮,謙和精明,在日本也算是事業有成的帥小夥一個了。
除了學歷拿不出手,家世背景讓人詬病,其他方面倒是挺不錯的,多少讓韓英明感到些寬慰。
是啊,雖說是個經營餐廳的,但畢竟名義上也是一個跨國公司駐海外的最高代表,而且還是拉桿旅行箱的發明人,這樣的才華可是很寶貴的。
尤其結婚之後聽說女婿經營的高階餐廳已經在京都和大阪最繁華的地帶籌備分店了,這樣的進取心更讓人欣賞。
說起來恐怕分店開業後,他的下屬也會擴充至數百人。
這樣的條件在日本也基本相當一箇中等會社的社長了。
這麼年輕,就能白手起家,做到和自己一樣的事業成就,韓英明自然覺得寧衛民還算個可造之材。
這樣的基因是可以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的。
否則的話如果不是這樣,他就是和女兒徹底斷絕關係,也絕對不會同意這門婚事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既然認可了這門親事,那就得接受女婿的一切。
畢竟婚姻不只是兩個年輕人的事兒,還會和對方的家庭、親友,文化背景扯上關係。
韓英明從很早之前就懂得了這一點。
所以沒辦法,哪怕再不情願,哪怕他心裡再嫌棄,儘管他對完全陌生的華夏古國,充滿了諸多不好的預想和成見,他們也得走這一趟,以滿足女兒的心願,也給女婿點面子,不讓他們的婚事留下遺憾。
1987年的6月14日,週日,就是他們動身從東京飛往京城的日子。
但說實話,既然是捏著鼻子來的,這段旅程自然並不愉快。
除了天氣不大好,飛機途中遇到了較大的震盪,讓老兩口飽受驚嚇之外。
更主要的是,這次出行打點行裝十分複雜,出行也是負重而行,是絕對的重體力活。
敢情由於京城的情況很複雜,根本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而慶子也很忙,她在日本的沒有太多時間給父母講述京城的事兒,等人到了京城那邊,又處於聯絡不便的狀況。
所以老兩口所能獲取的有關京城的資訊,除了日本電視臺幾年前拍攝的紀錄片,就是少數來過華夏的日本人出於優越心理,居高臨下的描述。
他們從中也只能感受到京城這邊生活條件怎麼艱苦,如何落後的。
這樣一來,出於擔心京城這邊條件不好,又趕上了個炎熱的夏天,韓英明夫婦臨行前可是費盡心思打理行裝,足足準備了好幾天呢。
幾乎把能用得上的東西都帶上了,甚至連泡麵都準備了半箱子,就怕到了京城連適口的吃食都難找,弄得就跟華夏的窮學生出國留學似的。
還多虧他們用了寧衛民發明的拉桿旅行箱,否則怎麼把
這些東西弄上飛機都夠他們頭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