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就是這個女記者放著張嬙在方莊買下來的三居室不拍,非要到他們母女當初住過的小平房去拍照片,藉口是想了解張嬙的全部成長經歷。
然後去了之後,英國女記者就專挑簡陋和破敗的地方拍照,甚至給了院口的垃圾堆一個大特寫。
而就在這次採訪過後,沒多久,就有人告訴張嬙說港城那邊出現了特別誇張的不實報道。
那個英國女記者太損了,居然在港城報刊上說張嬙的因為個人音樂形式太前衛,完全與當時的主流藝術相悖,因此遭到了內地文化部門的打壓。
導致張嬙失去了大部分的演出機會,生活處境極具惡化,如今的生活貧苦不堪。
說白了,這就是拿張嬙故意造謠,惡意抹黑內地文化氛圍啊。
張嬙母女發現自己被坑後,都被氣壞了。
可問題是,那英國娘們兒都跑到港城去了,她們又怎麼可能再找她算賬呢?
就這樣,儘管被黑了一道,可她們不忍也得忍,只能黑不提白不提了。
唯一能做的,就是吃一塹長一智,從此拒絕所有外媒的採訪,生怕再上這種惡當。
可問題是,如今已經不是過去了,內地對外交流日益頻繁,連張嬙都能很快收到別人的善意提醒。
那既然出了這種事兒,訊息是阻擋不住的,早晚回傳到內地來。
於是很快,她就真的成了國內上了黑名單的人了。
聽說這件事的人,或看過這篇報道的人,都以為她崇洋媚外,那些報道都是她自己對外媒故意歪曲事實,抹黑自己祖國的表現。
就這樣,各種紛擾和壓力紛紜而至,一些報紙開始對其口誅筆伐,做不點名的批評。
民間也開始有人流傳此事,還以訛傳訛編造出了更多張嬙“崇洋媚外”的事。
也不知道文化主管部門有沒有過問此事,反正除了能夠在陳培斯的喜劇中繼續扮演二子的妹妹三丫這個角色之外,很快沒有人敢再輕易邀請張嬙演出了。
她的表演機會和曝光度開始銳減,晚會邀請和採訪要求瞬間消失,居然又回到了過去與主流媒體無緣的那種狀態。
而這一年張嬙才十八歲,她的母親也完全沒有應對這種情況的經驗。
她們還在單純的把改變厄運的希望寄託在“清者自清”,總以為只要自己是清白的,這種事兒早晚水落石出。
哪怕是寧衛民回來了,也因為他們知道他要結婚了,一定很忙,沒好意思去告訴他。
直至寧衛民自己主動找上門來,這件事他們才做了溝通,張嬙母女才終於有了可以敞開心扉,訴說冤枉的物件。
至於斐翔要和張嬙比起來,其實他還要更倒黴一點,也更糊塗一點。
說他倒黴的是因為他遭受的更是無妄之災。
1987年的春晚,斐翔以混血兒的帥氣姿態出現在晚會的舞臺,他邊跳邊唱演繹的,這首歌的確讓他一夜之間,火遍了全國。
然而隨後,到了這一年的五月,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的爆發,卻有人因此把他和這件事強行聯絡在了一起,冠以“大興安嶺是被斐翔點燃”之說。
一開始或許只是一種調侃,但這股謠言之風隨著火災的蔓延越刮越烈,最終演變成一種許多人都在內心裡隱隱認可的歪理邪說。
雖然大興安嶺的大火熊熊燃燒了二十八天之後終於被撲滅。
事後專家也認定火災的共有五處,均是人為原因造成的。
但依然有人怪罪於斐翔,認為他這個人就是災星,導致了這一年特大自然災害的發生。
這種言論毫無疑問就是妖言惑眾,封建迷信。
但偏偏在這個年頭還大有市場,特別是在民間特別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