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能學出一手藝人,十年卻學不出一個買賣人。
商場可並非都是花團錦簇,意氣風發,燈紅酒綠,聲色犬馬。
還有陷阱背叛,陰謀詭計,天災人禍,時刻都有可能遇到能讓人傾家蕩產的風險。
腦子不夠,手腕不強,心裡素質不佳的人,可玩兒不轉這個高階的刺激遊戲。
就拿年京和江浩他們來說。
儘管他們下海較早,算是共和國最先富起來的一批人。
而且他們有關係,有背景,有資金,有訊息渠道,既會想也會算計。
遠比大多數赤手空拳投入商海大潮中的普通人,擁有更多的便利條件和保險。
可問題是,他們是計劃經濟制度下長大的一代人,對市場經濟規律有著天然的陌生感。
尤其缺乏經濟常識,對於自由環境下,市場經濟的規律,經濟發展的高、低、弱、強的發展週期性並不瞭解。
很明顯,在並不公平的特殊市場環境中進行倒買倒賣是他們長久以來的利潤來源。
長期依仗某些關係和紅印章作弊拿到的貨源,才是他們唯一懂得的賺錢方式。
於是當市場環境產生巨大改變,真的變得自由起來,按照經濟規例發展的時候。
他們這些習慣了靠關係和人脈來解決市場問題的人,還按照老辦法去做生意,就難免要出問題,甚至栽個大大的跟頭了。
真正懂得市場規律的商人,遇到這種搶購大潮,都會一邊拋售,一邊收緊銀底,縮小戰線,準備應付即將到來的經濟低谷。
因為他們知道,當經濟發展到高峰的時候,低谷也就快到了。
可惜,無論是年京還是江浩,他們只知道京城的哪個衙門口朝哪兒開,怎麼請客,怎麼送禮,怎麼恭維,怎麼搭關係,怎麼聲色犬馬湊趣維持氣氛,怎麼藉助家裡長輩去狐假虎威,完全走的就是另一條路。
這或許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他們不可能成大氣候的命運。
尤其是他們最近實在是太順了,還剛剛做成了一筆甜買賣,從寧衛民手裡賺到了一大筆的利潤。
這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也就特別容易瓢。
於是只憑著頭腦一熱,就傾盡所有去做了一筆倒賣錄影機的生意。
而且千不該萬不該,他們不該貪心不足。
等拿到這批貨之後,一件不賣全都壓在了庫裡,非要等到錄影機漲到六千再出手,一舉賺到手一半的利潤。
原本他們在八月底的時候,還是有機會能賣掉這批貨的,多半也能賺到不少錢。
可結果他們誰也沒有想到,就因為他們對於利潤預期太高。
這一等,最終等到的可不是賺得盆滿缽滿的輝煌勝利,而是一場把他們淋得精透的暴風雨。
…………
說實話,其實時間一進入九月份,年京就覺著不對勁了。
不為別的,就因為頭幾天,還有無數電話打來找他要貨,詢價呢,但這幾天忽然就沒動靜了。
這讓他覺著好象自己與世界隔絕了,彷彿別人把他給遺忘了似的。
也不知道為什麼,說不出來的彆扭,不踏實。
於是他第一反應就是去找江浩談談,商量商量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