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兒衚衕二號院也被捲入了大搶購的風潮。
全院各家各戶,大家都是食人間煙火的老百姓,這是太自然不過,根本不可避免的事兒。
實際上,由於米嬸兒是在副食店上班,他們院兒反而成了周遭幾條街裡最先覺察到這種社會變化,並且馬上就採取了行動的院兒。
像1979年11月1日,當年提高豬、禽、蛋、水產、蔬菜等八種主要副食品銷售價格,就是米嬸兒利用職務之便,知道小子就給全院私留了好些貨物,給大家立了大功。
而且也別忘了,這院兒還有個能張羅事兒的邊大媽呢。
老太太現在還在負責街道的事務,並且還替寧衛民管著那些服裝尾貨滯銷品批發的事務。
天天跟社會那幫人接觸,提前發現情況不對勁也很正常。
1983年化纖布大降價的訊息就是邊大媽帶給大傢伙的。
再有,最關鍵的就是無論米嬸兒還是邊大媽可都是女人。
女人的特點是什麼?
就是關心這種居家過日子的事兒。
只要一有這種事兒發生,她們娘們家家,彼此之間肯定會互通聲氣。
所以誰能落空,她們這些女人也不可能落空。
像8月17號這天是星期三,也就是搶購風剛起來的日子口兒,大早上十點來鍾。
邊大媽就一反常態的,坐著一輛平板車打外面趕回來了。
而且她還不單是人回來了,還拉著一車的貨呢。
一下來就指揮那個蹬平板車的外地小夥子幫著她往家裡的搬東西。
車上的東西摞得老高,全是毛線、棉毛褲和布料一類的東西。
蹬車的一邊幫忙搬著東西,一邊都好奇,“您老太太買這麼多白布幹嘛呀?”
邊大媽懶得跟他多說,“嗎也不幹,存著。”
這蹬車的還說呢,“也別說,今天新鮮事兒可真多。您猜怎麼著,拉您之前,我還拉著一個買被子的,人家一買,就買了二十鋪。還買了好多箱肥皂。你們怎麼跟商量好了似的?都這麼買東西……”
邊大媽可不服氣,“二十鋪被子,幾箱肥皂算什麼,我待會兒還要去買,這些只是第一撥。”
蹬車的聽著新鮮,還打算再問,卻不想邊大媽可沒工夫跟他磨牙了,給他指好了把貨放在哪兒的地兒。
老太太風風火火直奔自己家裡,拿起家裡涼白開先灌了一氣兒,跟著就衝家門口玩花弄草的邊大爺招呼上了。
“嘿,你個老頭子,你瞧你還有閒心弄你那破花兒呢,你知道外頭都什麼樣了?可了不得了!
邊大媽誇張的神情和語氣則讓邊大爺一臉懵。
“哎呀,瞧你這大驚小怪的。一回來就嚷嚷,我腦袋都大了。怎麼了這是?你是前門樓子底下看見賈波林了,還是大柵欄街上撿著金元寶了?”
(注:賈波林即為卓別林,民國時期內地的叫法。)
邊大媽一撇嘴,對老伴兒的調侃尤為不滿。
“哎呀,什麼跟什麼呀。我跟你說正經的呢。聽說了嘛,外面都傳呢,說從九月一號開始,物價全面上漲。
“全面上漲,不可能。”邊大爺根本不信,同樣是一撇嘴,又跟花草去較勁了。
眼瞅著老伴兒不為所動,這下邊大媽可真有點急了。
“哎喲,我怎麼說你啊,一天到晚你在家裡什麼都不知道,就知道喝酒,養花,聽戲釣魚。其他的你還知道什麼啊。我說你也出去看看。外面都翻了天了,商店都擠滿了人,人山人海的。人都跟瘋了似的,見什麼搶什麼。快快,快把家裡存摺拿給我。”
“你要存摺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