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吉茂部長的兒子吉茂冊都快靠他當上分行行長了,那他藉助一下住友銀行的面子,要吉茂部長幫忙介紹一下MAGAZINE HOUSE出版集團會長還會是什麼難事嘛。
豈不是順理成章的事兒嗎?
反過來,MAGAZINE HOUSE出版集團會長清水達夫對這樣的人情,也真的沒法拒絕。
畢竟是債主子的請求啊。
應該說,雙方見面還是比較客氣的。
不能開罪住友銀行的想法,不但讓清水達夫答應和寧衛民見上一面,而且當著吉茂部長的面,他還得耐心以禮相待,認真聽取寧衛民的請求才是。
不過,雖然姿態做足,是否真心想賣,最終會不會答應這筆交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好就好在寧衛民早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把該如何應答早就想清楚了。
實際上,在清水達夫和寧衛民當面會談之後,原本只想應付一下的他,還真被這個陌生的年輕人撩撥起了一定的出售雜誌的興趣。
不為別的,就因為寧衛民真的拿出了讓他難以拒絕的籌碼,對雙方都大有好處的合作條件。
在吉茂部長的見證下,兩個人之間發生了這開誠佈公的對話。
清水達夫,“請問寧會長,你為什麼要買我這本雜誌?”
寧衛民,“因為真的需要,我自己本人就職於皮爾卡頓公司,具體負責拉桿旅行箱和高檔中餐的海外拓展業務。另外,我的妻子是松本慶子,她擁有自己的藝人事務所和製片廠。所以無論從我們雙方任何一個人的事業角度來說,我們都需要有這樣的一本雜誌來替我們做宣傳。這第一點是純粹的商業考量。另外,您也應該清楚,我妻子曾經多次深陷輿論漩渦,不久前還因為燃燒系的周防鬱雄而被一些媒體刻意針對抹黑。為此,吃虧多了,我們就有了第二點想法——認為應該擁有自己的一份輿論力量,以免今後我們再陷入這種麻煩,連為自己澄清謠言的能力都沒有。”
清水達夫點點頭,似乎很能理解寧衛民的心態,但又不留情面的繼續直言詢問。
“恕我直言,雜誌可不是隨便什麼人就能辦好的。您似乎毫無相關經驗啊,那您買下我們的雜誌之後又準備怎樣經營?”
寧衛民表現的很謙虛,“您說的對,我確實缺乏相關經驗。不過,這也恰恰是我看中《平凡PANCH》這本雜誌的理由。貴公司可是日本公認的最好的潮流雜誌出版公司,《平凡PANCH》自創刊以來,已經發行有十幾年的歷史了,運營模式成熟,內容層次豐富。可以說《平凡PANCH》的雜誌社編輯們都很出色,也有足夠的經驗,已經是行業裡佔據相當地位的存在了。而且配合默契,無需磨合。雖然《平凡PANCH》發行量比起《平凡》主刊要遜色一些,但目前也仍有數十萬讀者之多,已經足以讓我滿意了。我要是買下來的話,我認為最好的經營策略,就是不作太大的改變,繼續倚重成熟的雜誌社按照以往的方式運做。”
清水達夫忍不住打斷了一下,以更犀利的問題誅心。
“所以你的意思是說,你沒有什麼進取的計劃嘍。你也承認你自己沒有能力改變這本雜誌繼續走下坡路的現狀?我得提醒您,現在日本的人工年年都在增長,而《平凡PANCH》如果再這麼下去,用不了兩年也許讀者就不足十萬人了,很快您就會虧損的。我敢說雜誌社燒錢的能力到時候會讓您大吃一驚的。那到時候雜誌社的名譽怎麼辦?雜誌社員工又該怎麼辦?您會裁員嗎?”
卻沒想到寧衛民搖搖頭,矢口否認這一點。
“不,當然不。我不干預雜誌社的運營,我需要去學習雜誌社的經營和管理。這沒錯。但我也有我自己的辦法,不會讓雜誌社走到這一步,我保證會讓雜誌社做大做強。”
清水達夫仍然依依不饒地問,“可您怎麼保證?只是說說的話,我可沒辦法相信您……”
這次,寧衛民居然笑了。“我不只是說說而已,因為我有豐富的新聞資源。”
“新聞資源?”清水達夫一下子愣了。
“是的,雜誌要想辦好。除了經驗,人員,資金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新聞來源了吧?誰都清楚,獨家新聞對於媒體的重要性。這一點是所有媒體的共性,不管是報紙、雜誌、電視、廣播,都是這樣。這沒錯吧?”
寧衛民侃侃而談,“有些事情或許我還沒和您說清楚,雖然我就職皮爾卡頓公司,可我是華夏人,而且和政府的關係不錯。所以我個人除了在銷售一些華夏的工美藝術品。也在做對日本引入華夏文化的生意。我有一家小小的書店惠文堂,在日本出版了《紅樓夢》的日文版和連環畫。像TBS播出的《紅樓夢》電視劇,和正在上映的《倩女幽魂》以及即將上映的《中華英雄》,這些影視劇也都是我引進日本的。所以對於中日藝術文化交流,大陸內地的影視劇動態,甚至港城電影的變化,我都有獨家的訊息渠道。”
“還不僅如此,因為工作之便,我在法國時尚界也有一定的人脈。LVMH集團和聖羅蘭公司,均與我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只要我想,每年巴黎服裝界,這兩家公司連同皮爾卡頓公司在內,我都能搞到獨家專訪。新品釋出會更會是第一時間及時報道。如果再加上我妻子的霧製片廠和藝人經紀事務所,還有金牛宮唱片,您覺得這些新聞資源,難道還不夠我在雜誌內容上和其他雜誌拉開距離,做出差異性來嗎?”
“此外,我還想說一句,雖然在辦雜誌的經驗上我有所欠缺,但作為一個並不專業的新人,我和那些其他的專業雜誌社不同,我絕對不會成為貴社的競爭對手。我只需要有這麼一本發行幾十萬的雜誌就很滿足了,我絕不尋求在潮流雜誌方面更多發展。我甚至願意用廣告需求、這些新聞資源,與貴社長期合作,以換取貴社在專業方面的指點和幫助,以及貴社旗下雜誌對我方長期給予輿論的支援。難道這不是合則兩利的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