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不缺錢哪!
且不說需要開出如何的高價來,才會使其心動。
就說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只要不傻,也是寧可停刊也不願意出售。
因為賣出去容易,可別忘了,MAGAZINE HOUSE出版集團的競爭對手也不少。
日本的潮流雜誌多不勝數,可市場規模是有限的啊。
日後《平凡PANCH》萬一落在別的出版集團手裡,藉助這本雜誌現有的讀者群,反過來繼續投入資源狙擊自己其他雜誌,又該怎麼辦呢?
這不是羊入虎口,自己閒的給自己找事嘛。
其次,一般人想要見MAGAZINE HOUSE出版集團的會長一面都很難。
當然,這倒不是因為對方的架子大,而是日本企業家都習慣嚴嚴實實的把自己“藏”起來,不願意被陌生人輕易找到。
為什麼?
就是因為日本企業家幾乎都是民營私企,身為企業家最怕的就是言多必失,這已經成了日本老闆的共識。
大多數日本老闆擔心,自己的一舉一動,會影響企業信譽和聲譽,所以反而儘量不與外客打交道,就連採訪自己都不接受。
尤其MAGAZINE HOUSE出版集團本身就是媒體業的一員,對會長行蹤保密,與外界隔離的工作,就做的更到位。
那麼如果見不到MAGAZINE HOUSE出版集團能拍板的人,只從基層幹部層層往上傳遞購買雜誌的意願,就這個流程,所浪費的時間也耗不起。
所以基於以上幾點,其實寧衛民要想順利談成《平凡PANCH》這本雜誌的轉讓,這個想法一點也不現實,就別說他還渴望儘快成交了。
何況經商講究做熟不做生。
以寧衛民毫無相關從業經驗的角度出發,即使買到手,會不會成為一個大坑還另說著呢。
就是MAGAZINE HOUSE出版集團怕也會擔心他缺乏相應的經營能力,別再連累自己的雜誌聲譽。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寧衛民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除了金錢他自認為可以拿出更吸引對方的合作條件。
尤其在東京這幾年他已經懂得了日本人的揍性,而且還有個經商的岳父給自己當參謀。
於是在想明白了自己要的是什麼,能給的又是什麼,這筆交易對自己來說到底風險多大,劃不划算……等等這些問題之後。
在韓英明的幫助下,寧衛民很快就找到了完成這筆交易的可能性,並且毫不猶豫地付之於行動。
首先,寧衛民找到的切入點是住友銀行。
因為他發現,或許是因為經營風險,以及募投專案缺乏亮點的緣故。
現在的日本雜誌出版集團,居然是整個日本少有的不能靠發債券解決融資需要,只能走銀行渠道融資的行業。
MAGAZINE HOUSE出版集團就是嚴重依賴住友銀行的一員。
而寧衛民他自己偏偏又是住友銀行的大客戶,現在從住友貸款的額度都快兩千億日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