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時節正是勃艮第的葡萄園採摘接近尾聲的時候。
寧衛民和他的兩個朋友來巡視他的“封地”時,仍然能夠看到酒莊的工人們正在山坡上大大小小的葡萄園裡工作的樣子。
亨利·拉卡米耶送給寧衛民的酒莊的正式工作人員只有九個人,採摘季節裡許多工人都是臨時聘用的。
但這依然不影響寧衛民在初次見到這場面的人時能夠感受到這種特殊的豐收喜悅。
在他的視野裡,工人們頭頂著盛滿新鮮葡萄的巨大木桶,像工蟻般蜿蜒地朝坡下老酒窖外的碾碎機、擠壓機走去。
山丘上如波浪般佈滿了一列列間隔的葡萄藤架,而分佈在石造房子間的楓樹與黃櫨披上了秋季的斑斕綵衣,讓整個山坡除了葡萄園就是金黃色的。
這樣的美景簡直人間天堂,不愧有“金坡”之名,的確名符其實。
尤其再一想到,這樣的金色天堂今後就屬於自己了,就更加讓人滿心愉悅。
儘管能夠留宿的地方比較簡陋,屋冷床也硬,非要取暖只能靠傳統的壁爐。
但寧衛民並不在乎,他的心情非常之好。
不僅是因為周遭的田園美景和奧妙複雜的釀酒知識帶給了他全新的體驗,更因為當他看到藏酒豐富的酒庫,以及聽了頭髮半白的酒莊管家的一番介紹,還有時刻充斥在耳邊阿蘭·德龍的豔羨之詞,他才真正大致瞭解了自己新得到的這個酒莊,具有何等的價值。
眾所周知,勃艮第是法國著名的葡萄酒產區,葡萄酒界也常把勃艮第譽為“法國葡萄酒的皇后”,認為勃艮第可與波爾多這“法國葡萄酒的國王”相媲美。
但很少有人知道,勃艮第葡萄酒產區面積並不大,
北起第戎,南達里昂,與羅納河坡地葡萄產區連成一線,勃艮第的範圍只有數百里而已。
哪怕整個勃艮第產區的總產量也僅佔世界葡萄酒產量的0.5%左右。
而且這裡還素有“地球上最複雜難懂的葡萄酒產地”之稱。
由於地勢複雜,土壤極其多樣,哪怕相較任何葡萄產區而言,勃艮第葡萄園分級制度顯得無比細碎複雜。
實際上,勃艮第以山谷命名的風土地塊細分則多達一千二百四十七個。
一般的葡萄酒專家對勃艮第都只能望而嘆之,難以尋覓其中的精髓。
這裡每個風土地塊都有特定的地質、水文和氣候特徵,其細分程度令人汗顏。
不過,也正因為這裡一小塊一小塊的葡萄園都擁有自己的獨特的個性。
在勃艮第葡萄園中也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葡萄酒風格。
哪怕一個尋常的小酒莊最少能產出的美酒也有十幾種,中型的酒莊多達幾十種,從產品種類上說,可謂豐富至極。
這是其他知名的葡萄酒產區根本比不了的。
雖然許多葡萄酒的產量並不高,甚至只有幾千瓶、幾百瓶。
但這裡的眾多小眾葡萄酒裡,卻誕生出了世界上最負盛名,各具特色的紅酒、白酒和起泡酒。
以至於真正懂得欣賞葡萄酒的行家眼裡,勃艮第就等於高品質+有格調+昂貴+希少,遠比波爾多同級別的葡萄酒高貴,有時候甚至有“越級殺”的情況出現。
當然,能創造出符合這樣為人追評之名酒的優質葡萄園,也必然是少數里的少數。
要知道,從1855年勃艮第的分級系統正式建立起來,特級園、一級園、村莊級和大區級,這四種分類就一直在勃艮第葡萄酒的標籤上使用。
但所有能夠釀造最高等級特級酒的葡萄園僅佔1%的產量,能達到一級園水平的葡萄酒園也不到10%。
然而符合AOC(法國名酒監製制度)的葡萄園,勃艮第卻有八十四個之多,相比之下波爾多才六十五個。
實際上整個法國最小的AOC產區,就在勃艮第,僅0.85公頃。
由此可知勃艮第優質酒莊和優質葡萄園的特性。
說白了,就是數量少,面積小,遠遠低於廣闊無垠全是大酒莊的波爾多。
所以寧衛民能夠得到一個勃艮第出產一級酒的葡萄園,那是多麼的幸運啊。
別看他的金坡酒莊生產四十幾種酒裡並沒有特級酒,但能產出一級酒,這樣的酒莊已經是列級名莊了,本身在勃艮第已經碾壓百分之九十的同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