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了張大勺以及壇宮飯莊返聘來的那些當代名廚,他們這些人各自的廚藝演示的一些影音資料,以及他們對於京城勤行的口述歷史,也都在彙編整理之中。
最終將會根據這些影音資料製作完成,一部名為《京城勤行》的專題紀錄片。
而且由於拍攝紀錄片的人都是京城電視臺聘來的,透過他們的關係,也已經與京城電視臺達成了在電視螢幕閃播放這部專題片協議。
再加上「京城工美行業傳承文化資料彙編部」也沒閒著,他們也根據許多工美行業老匠人所提供的資料和個人的支援,完成了一些行業的影音資料的彙集。
那麼現在完全可以預計到,到今年下半年為止,受到寧衛民資助的這兩家文化協會,都必然還有更多的工作成果能拿出來,以促進這些行業的恢復和發展。
也必然能為儲存發揚民族藝術和傳統技藝起到積極的作用。
所以對於如今兩家
協會運轉的現狀。
這些為其提供資料的老匠人們是欣慰有加,相當滿意的。
他們對於寧衛民當初的承諾已經徹底深信不疑,更對於這些傳統行業能夠儘快擺脫千瘡百孔,一蹶不振的現狀,重新煥發青春,走上欣欣向榮道路的未來,充滿了期待和希望。
就是寧衛民自己,也充滿了成就感,覺得自己做了件有意義的事兒,投進去的這些錢還真的沒有白花。
別說,這才一年而已,就讓他看見點成績了。
說句大實話,儘管他把錢投在兩個協會上,是個註定要賠錢買賣,而且往長了看,弄不好還是個無底洞。
可就沖人家拿出來的東西,他的心裡還真覺得這錢賠的不夠多呢,不夠狠呢。
於是他二話不說,衝著兩個協會的工作效率,就又給劉煒敬安排了八十萬的資金,讓她自行分配。
沒別的,出錢幹這個比支援國足可值多了。
別看都是賠錢的事兒,可一個是給國人掙臉的,一個是純粹丟臉的,意義真不一樣。
當然了,話說回來了,有地方花錢,就得有地方掙錢,光出不進,入不敷出也不行。
所以老匠人們開心歸開心,寧衛民撥款歸撥款。
但對於掙錢的事兒,他也得做出些適當的安排來。
尤其寧衛民還知道,自己的婚事讓親朋好友們都不少破費了。
於是乎,他必然也得給自己的那些好朋友們,合夥兒人們也得碼碼棋,讓他們都回回血,否則他面對這些人也會不好意思的。
那不用說,其中張士慧、古四兒、孫五福,還有殷悅、羅廣亮、小陶他們,自然是寧衛民在國內最親近,也最信任的幾個人。
寧衛民免不了要對他們親自下場指點。
首先就是張士慧,這傢伙現在可是撈肥了。
作為最早和寧衛民合夥倒騰買賣的夥伴,不得不說,寧衛民是把最甜的買賣拿出來跟他合夥了。
如今的慧民菸酒店啊,那叫一個紅火。
在譚大姐的輔佐之下,回收舊菸酒的買賣已經完全鋪開了。
每個月的交易額少則三四萬,多則五六萬,利潤至少有兩倍。
除此之外,張士慧自己兼顧的菸酒批發業務更是紅火。
有壇宮飯莊、馬克西姆餐廳和天壇公園作為銷售渠道,他每個月的出貨量都有十三四萬塊,利潤能有五六萬,都是躺著到手就能掙到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