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最屬意的演員就是松本慶子,認定了只有她才能把自己的故事演繹傳神。
另外,寧衛民的為人處世也早就博得了他們的信任,因此才會專程把她和寧衛民請來相商此事,甚至連文稿他們夫婦倆都準備好了。
1985年嵯峨浩也愛新覺羅·浩的名義在京城十月文藝出版社發表的個人自傳體《流浪王妃》,以及傅傑多年來為自己撰寫的個人自轉,全都可以無償提供給他們。
那不用說啊,對於這件事,寧衛民和松本慶子自然也沒有不答應的道
理。
因為清朝皇室,尤其是末代的溥儀和傅傑兩兄弟的畢生經歷,其實完全可以視為一種IP,歷史IP。
不但國內的人感興趣,在海外更是有許多人在研究他們的人生,受眾頗廣,獵奇性強,是有一定觀眾基礎的。
別的不說,就說這個年代的日本,因為特別的歷史糾葛,他們確實對清皇室後裔的這些故事很感興趣,抱有情感比較特殊的一種關心。
再加上寧衛民又知道《末代皇帝》這部電影很快就會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一種有關清末皇室的文化熱潮。
完全可以預計到,如果他們要拍這麼一部影視劇,既是在跟風,也不算跟風,反正肯定能沾上光。
那想想看,人家本主兒都願意免費授權,擔當顧問了。
他們要不答應,放著明明能掙錢的事兒不幹,豈非矯情嗎?
再說了,拍完《李香蘭》,無論是清末民國的服裝道具都積攢了一大堆,總不能放在庫裡就等著這些東西爛掉。
而且他們和大陸內地的演員導演合作也摸出點門道,有了一些章法了。
這次如果再合作的話,拍攝成本肯定不會太高。
那再接下這個活,促成這個專案,豈不是恰得其所?
更何況作為一家電影製片廠的經營者,本身松本慶子也需要好的故事,好的劇本。
說實話,要是按照霧製片廠的規模,每年至少應該拍攝個三五部電影才不算浪費資源。
然而現在的霧製片廠因為沒有自己旗下藝人,也缺少劇本。
那麼大部分的製作人員也就只好圍繞著松本慶子一個人的專案在運作罷了。
松本慶子真是有點發愁,怎麼才能給這些人多找點活幹。
原本《摘金奇緣》算是一次這方面的嘗試,松本慶子在其中只是配角,霧製片廠第一次成立了兩個劇組各自運轉。
今年下半年,松本慶子主要的工作重心,還是放在了那部電視劇《黑皮記事簿》上了。
至於明年的專案安排,還是一片空白。
現在既然有了傅傑和嵯峨浩的這些主動送上門自傳,也就是說起碼明年霧製片廠又能保證一部重頭戲出爐了,這自然也會讓松本慶子很開心。
甚至說到底,這部戲拍完,對於寧衛民在海外經營的壇宮飯莊也會有說不盡的好處。
所以這要不是一拍即合那才見了鬼呢。
當然得答應了。
pt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