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順利,他們未必就不能取代“聚得全”成為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餐飲集團呢……
寧衛民是越想越美,未來美好的遠景伴隨著野心的滋長,讓他心情澎湃。
在他看來,壇宮飯莊如今的經營狀況已經不能讓他更滿意了。
無論張士慧還是杜陽,都沒有辜負他信任,確實值得託付。
他們在他離開京城的這段時間裡不但確保了壇宮飯莊的良性運轉。
仍舊讓每一個投資方,每一個職工從中拿到切切實實的好處。
而且還取得了超預期的額外發展,為壇宮進一步開疆擴土打好了底子。
那麼既然如此,他就必然要予以獎勵。
於是在席間,寧衛民不但當眾張士慧和杜陽做出表揚,並且還當場履行承諾,開始搞權力分封了。
他對於壇宮飯莊的諸位股東代表們,正式宣佈了壇宮飯莊繼東京分店之後,還要在國內再開一家分店的商業計劃。
並正式任命杜陽全權負責此事。
同時還提出希望投資方們能批准對於飯莊管理者的百分之五分紅的激勵計劃。
至於這些合作伙伴們對他的這個決定到底是滿意還是不滿意,究竟是信任還是不信任。
僅從席間的叫好喝彩聲,從歡聲笑語中,從大家的杯觥交錯中就可見一斑。
這就是今年春節後,壇宮飯莊的管理層和投資方們坐在一起的第一頓飯。
歡聚一堂,親如一家,上下一心,其樂融融。
常言道,和氣生財,這才是最有用的商業理論。
所以無論從張士慧和杜陽的意氣風發,還是從壇宮諸位股東代表異口同聲的恭喜聲中。
其實都足以預示著這一年的壇宮飯莊,大機率又會是豐收滿滿,碩果累累的一年了。
而這裡的情形,恰恰與那些老師傅們退休,徒弟們掌勺,偏偏在口味下降的同時,菜餚價格還拼命上漲的老店和名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可惜的是,這個年代,除了那些怨聲載道的顧客們,還沒什麼人真正在意這一點。
就連負責管理這些老店的飲食公司和他們的上級單位服務局也一樣。
否則的話,也許還能夠挽救一些老店的口碑,不讓他們淪為被人民拋棄和唾棄的物件。
至少在多年之後,在京城的老百姓質疑為什麼百年老店,總是不可避免衰退的時候。
起碼也會有人清晰的回憶起來,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桉。
他們會告訴人們,說其實八十年代中期,大批老廚師的退休,他們的徒弟水平不夠,新人後繼乏力。
由此導致京城餐飲服務水平急劇退化,才是京城國營老店衰敗,逐步陷入經營困局的根本原因。
就連順東來、聚得全,這樣享譽中外的名店也是如此。
他們就是從此成為讓京城人避之不及,不再擁有回頭客的餐飲名店的。
沒錯,1986年就是最關鍵的時間轉折點。
雖然京城的老店尚在,但能撐住招牌的傳統和手藝,和勇於推陳出新的心氣兒,卻從這一年開始逐漸消失了。
不過幸好在這個時空,因為寧衛民,多了一個原本不曾存在的壇宮飯莊,成了唯一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