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詞兒叫“樂不思蜀”,大概這個時候用來形容康術德和寧衛民師徒再合適不過了。
所以他們也沒客氣,憑著手裡的領導給的條子,那是大掃蕩一樣的選貨啊。
至於買了些什麼?
那肯定是從上至下,先挑好的買啊。
別的不說,首要前提肯定得緊盯官窯。
然後是按照年份、窯口、是否成套、器具用途,依次排序。
好傢伙啊,這爺倆挑起東西來那真就跟菜市場買搓堆兒菜似的。
堂前五供是成套成套的要,清三代的碗是論摞論摞的買。
什麼西瓜罐、將軍罐、日月罐、花口罐……
什麼壁瓶、梅瓶、蒜頭瓶、鳳尾瓶……
什麼觀音尊,牛頭尊、蘿蔔尊、太白尊……
什麼背壺、梨壺、博山爐……
什麼臥足碗、高足碗、淨水碗……
什麼高足杯、雞缸杯、壓手杯……
但凡見著“雍乾”和“嘉道”年間的官窯瓷器,都是有殺錯沒放過啊,全都一律拿下。
虹光閣上至經理,下至店員,何曾見過這麼買東西的闊主兒啊?
那真是被這爺兒倆給擾的雞飛狗跳。
一開始還採取人跟人貼條的方式呢。
也就是顧客挑中什麼,一個店員就先用條子把那東西給貼個條子,意思是賣出去了,別的顧客再看上就不能買了。
後來發現不行了。
因為貼條速度都趕不上這一老一少緊著劃拉的。
他們要買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很快就把虹光閣的人給弄含湖了,一度停止了挑選。
直至寧衛民亮出空白支票來,陪著他們來的羅廣亮和小陶,又亮出兩箱子鈔票。
這虹光閣的經理才能確定這幾位不是開玩笑,而是真的要買。
不過買歸買,章程也得變了,等待勸走了店裡的幾位散客後,沒別的,關門了,就專門伺候寧衛民他們一行人選東西了。
但就是這樣,全店的人也忙碌的不行,因為會計得算賬,店員得負責裝箱打包。
等全部統計完,已經下午見了。
總共寧衛民他們選了九百六十四件,買空了店裡的十分之一,總價二十七萬兩千二百。
那想想看,光打包的工作也是個不小的工程呢。
所以都到這份上了,寧衛民把現金都點出來了。
虹光閣的經理還是免不了擦著汗,給上級領導掛了個電話,請示讓人這麼買到底行不行。
要賣出去的,可都是精品啊。
要說領導那邊還真給力,不但點頭批示可以。
而且還讓經理又給寧衛民算個折扣,只收了他二十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