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畫和印石也因為頭幾年寧衛民買得太多,價格早已經飛漲。
買郵票倒還是個好辦法,可這事也不能急於求成,要想價錢好同樣得慢慢吸籌,根本趕不上殷悅為他掙錢的速度。
所以說實在話,在國內讓自己的金錢物盡其用,最大程度達成良性迴圈,就連寧衛民自己也覺得是一件屬於奢望的事兒。
但說來純粹是邪門兒到家了,老天爺似乎格外偏愛寧衛民似的,是真把他當自己親兒子疼呢。
竟然唯恐他不高興似的,藉著捐獻文物的這茬口,藉著市文物局領導的嘴,剛剛好地把一個正處於價值窪地的巨大寶庫,又擺在了他的面前。
那就是“虹光閣”裡售賣的眾多文物。
毫無疑問,對於任何有幸能夠接觸文物收藏的人來說,文物商店剛剛面對社會開放的內櫃,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
因為這是這個年代,普通百姓購買文物為數不多的合法渠道啊。
但是也不得不說,當時“虹光閣”從外櫃轉為內櫃的這一變化,儘管被《新聞聯播》專門報道了一次,還登上了《京城晚報》的頭版,可並沒有引起社會的廣泛注意。
原因很簡單,即使是對那些懂得古物,愛好收藏的人來說,下決心花上好幾百元錢買一件文物,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別忘了,這時京城的普通百姓,還在為提高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而努力。
而這些擺在文物商店裡的東西,畢竟是生活必須之外的需要。
哪怕是此時已經對古董初窺門徑,開始撿漏的馬老師來說,也是一樣的。
實際上據日後這位爺自己在節目中回憶,當年他雖然常去逛“虹光閣”內櫃,可也就是去看看,買還是很少的。
可能去個十次八次,也就有一次是買東西。
所以這麼論起來,這世間最幸福的人,也就只有寧衛民了。
和別人比較,他不但手裡有錢,也有地方放置,而且還有人情關係,那可是的的確確天時地利人和俱全啊。
尤其是一去之後,他親眼所見,那裡的東西是那麼的便宜,那麼的好。
一雙眼睛都不夠用的了,更是恨不能把所有的物件都搬回家去才好呢。
甚至就連陪著他同去的康術德,也是逛得心花怒放,看得滿眼放光,打心裡替徒弟能撿到大漏兒感到高興。
至於說到的文物質量和價格嘛,那真的太划算了。
別忘了,過去的文物交易可沒對內放開,價格根本沒被外國人給炒起來。
而且現在放開,也是因為沒人要才開內櫃嘛。
初始價格定的就不可能太高,甚至因為著急變現,比賣給外國人的價格還要低上一成。
】
比如說一個雍正官窯粉彩碗不過也就是三百五十塊錢能夠買到,還得是品相比較好。
如果有“崩”有“衝”,有毛病的,可能甚至百十塊錢就可以買到。
可在寧衛民的眼裡,就這樣的東西,放到日後,怎麼也得是千八百萬的大價錢。
還不一定買到品相非常好的,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啊。
“嘉道”的呢?當然還要差一點,基本比“雍乾”的要低個幾十塊。
“同光”的官窯,就更便宜了。
&nx7cm的盤碗才三百,16cmx7的五十,8cmx3cm的二十。
而“光民”的,哪怕是大件兒也就是上五十而已。
你要成摞往家搬,一板兒車的傢什,頂天了也就兩萬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