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這個春節,寧衛民無論與那位第五代導演,還是與未來的影帝的初次謀面,都談不上有多投緣。
但也不能因此就一杆子打翻一船的人。
哪怕眾所周知,從長期來看看,演藝行業確實是一艘賊船。
是充滿了諂媚市儈,投機鑽營,捧高踩低,趨炎附勢的名利場。
但畢竟國內的情況還是有點特殊性的。
反正這個時代,國內演藝圈相對於外面的世界就要乾淨得多。
水面之下的藏汙納垢,還遠未到慘不忍睹的程度。
哪怕下一代新人,也不全是功利燻心,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噹,總覺著自己比誰都聰明的主兒。
同樣還有許多始終保持著赤誠和本心,真正有藝術追求的人
尤其是搞前衛藝術的,在這些人裡就更顯得純粹而執著。
像未來的國內搖滾教父——崔建,就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
寧衛民也是和崔建好好聊過,他才知道在自己出國之後,崔建身上到底發生了多少倒黴的事兒。
明白了這個“國內搖滾之父”究竟是怎麼誕生的。
敢情1985年的年底,崔建個人專輯《浪子行》和《七合板合集》先後發行上市,但無不遭遇慘敗。
發行這兩盤專輯音像出版社是為了掙錢的,對他們的態度也就迅速冷卻。
說白了,機會只有一次。
這種市場反應,還想再發新專輯,基本沒戲。
偏偏這個時候,崔建他們幾個私自演出,在馬克西姆天天唱外國歌的事兒,也被人捅了出來。
於是他們各自歸屬的京城歌舞團和京城交響樂團也迅速反應,對他們做出了嚴肅處理。
不但沒收了他們的樂器,要他們向團裡繳納罰款。
同時也勒令他們馬上停止私下演出,離開馬克西姆餐廳,回家寫檢查。
這樣一來,七合板樂隊就不免面臨著分崩離析的局面了。
大多數成員都心灰意冷,也捨不得樂團編制。
所以商量來商量去,“七合板樂隊”就地解散,不復存在。
唯有崔建死活都不想“改邪歸正”。
他捨不得在馬克西姆餐廳度過的那些鼓琴激烈,嚎著歌兒直到天明的日子。
於是根本未跟家人商量,他就不管不顧辭了樂團的工作。
儼然成了一個一條路要走到黑的槓頭了。
崔建的父母知道後除了傷心也無比納悶,覺得人還真是奇怪。
除了吃飯,居然還要什麼思想自由?
但也是因為這樣,在七合板樂隊正式解散之後,崔建終於化繭成蝶,找著音樂上的感覺了。
別看崔建身邊唯有戀人宋曉紅還在堅定地支援他。
但嚐盡了人間冷暖,滿懷憤怒和迷茫下,創作靈感卻如泉湧。
就像得了天啟似的,這小子一連創作出了好幾首具有獨特個人風格的原創歌曲。
《一塊紅布》、《一無所有》、《從頭再來》、《花房姑娘》,這些屬於華夏最早的原生搖滾經典之作,先後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