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僱傭日本人,他們哪兒有足夠的人手來招呼客人?
如果不僱傭日本人,他們又怎麼能夠根據日本人的喜好,年節習俗和飲食上的忌諱來調整選單和服務?
所以,壇宮飯莊東京分店,是絕對離不開本地僱員的。
真要離開這些日本人,那壇宮飯莊的正常運轉也就沒法維持了。
這還不算,由於壇宮飯莊是華夏企業,對於在這兒工作,那些面對華夏人極具心理優勢的日本人還多少有些心不甘情不願呢。
總覺得他們給第三世界的人工作,有損顏面。
為此,作為壇宮的總經理,寧衛民就得給這些日本人開出別其他同行更優厚的薪水,才有可能留住這些日本僱員。
否則又有那個日本人願意在華夏企業給華夏老闆打工呢?
總而言之,一句話,沒辦法。
大家想得通也罷,氣不過也罷,只能接受這種現狀。
目前改變不了什麼,這就是客觀現實。
要想改變,除非咱們自己人能夠迅速掌握日語,熟悉日本風俗,有朝一日頂替在這些目前只有日本人才能勝任的崗位上才行。
否則就別廢話,大家一起忍著耐著熬著。
其次,受限於國情和體制問題,即便寧衛民能體諒到大家的心情,他本人也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很想給大家多發點錢,盡力彌補一下這種差距。
可實際上真要辦這事兒,也不是想辦就辦,那麼容易的。
畢竟壇宮飯莊的股東構成複雜,皮爾卡頓華夏公司算是外企,財務制度上還靈活點但天壇園方和服務局那邊就不好交代了。
這兩家股東可都是百分百的國營單位,講究的是顆粒歸倉,財務管理上很嚴格的。
寧衛民儘管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可他要敢私自做主給員工發獎金,這拿回國內去就都是事兒。
算不算挖社會主義牆角?根本說不清楚啊。
何況對比國內的那些職工們,出國的這些人,收入已經算是高高兒的了。
要知道,國內餐飲行業普遍工資也就八九十快,京城壇宮服務員工資少,但獎金高,最少都能掙四百塊,這已經遠超國內同行了。
而他們這些走出國門的人,是在此基礎上更高了不止一籌。
別的不說,大家也沾了日元升值的光,如今光每月五萬円補貼就近兩千塊人民幣了。
寧衛民真要為了東京分店的職工跟股東們去申請,他也有點張不開嘴,沒法交代啊、
他不可能跟股東們說,需要增加獎金的原因是日本人有這個傳統,他是為了讓分店的京城職工心裡平衡才決定這麼辦的。
而且即便他這麼說了,國內的幾方股東也不可能會理解,更不可能會同意的。
就為了讓你們心理平衡就增加獎金?那我們的心理平衡呢?
好嘛,那大家都跟日本人比收入好了,誰也甭好好過日子了!
所以寧衛民最後拿出來的章程是,他自己會動用自己的錢來貼補,給大家發獎金。
要知道,按照來東京前,寧衛民和幾方股東立下的協議。
如果讓壇宮分店實現盈利,他就有百分之五的純利分紅可拿。
這筆錢他年底之前拿到手,正好可以挪出一部分,用來給大家發獎金。
這麼一來,不動用公款,就會少許多事兒。
他的錢當然可以自己做主,股東們也就沒了干預和反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