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再不懂事,也不能跟錢過意不去,犯不上跟他自己個兒為難啊。
而如此一來,信奉無為而治的他可就成了來探班的模範,演員親友的楷模了。
更別說他還在力所能及的範圍裡,幫著劇組想轍解決實際困難的。
比方說頭一天晚上聽說發電機還沒到,見野村芳太郎和松本慶子都著急,寧衛民就建議能不能用房車的發電機試試,畢竟三輛車呢,一起燒燃油也不小的電量呢。
結果沒想到,還真就解決問題了。
兩臺12000瓦的“小太陽”,愣是讓這幾臺房車的發電機給帶起來。
漸漸的,野村芳太郎還主動邀請寧衛民在片場觀摩,甚至安排他坐在自己的身邊了。
別看都是一樣的結果,但落在松本慶子和劇組其他人的眼裡,都懂得這是導演對寧衛民的認可,禮遇程度可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還不算,和導演比起來,其實還有一個人對寧衛民的感激和仰慕之情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就是滬海製片廠委派來保證劇組生活和後勤的幹部。
這個幹部啊,不大像滬海本地人,是個只會照章辦事,缺乏靈活變通的老實頭。
嚴肅有餘,活潑不足,偏偏對金錢過於計較,對外國人還有點怕。
所以在寧衛民來探班之前,哪怕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他辦出來的事兒,也沒法讓人滿意,淨為自己掙罵了。
無論中日雙方都把他當成不會辦人事兒的蠢材。
日本人恨他腦子不好使。
同胞們罵他良心大大的壞了。
而寧衛民的那一車西瓜和一車玉米,可真是救了這個後勤幹部的急。
這漂亮的一手讓他豁然開朗的同時,也不免肅然起敬。
於是專門跟人打聽了這事兒到底誰辦的,然後誠心誠意去跟寧衛民請教。
而在寧衛民好為人師的點撥下,幹部終於懂得所有的供給上,當以有備無患和飲水充足為先。
劇組整體的餐食當以方便為主,而便宜和好吃也不是化解不了的矛盾,對於劇組人員區別三六九等,給予一定特殊照顧也未必就會招人罵。
就這樣,外景地的伙食和物質供應工作,幾乎一夕之間有了質的飛越。
第二天,這後勤幹部就申請了一輛麵包車,準備了二十個搪瓷桶的開水,分兩次給送到了外景地去。
然後輪流往復,這天這車就不幹別的了,專門管拉桶和送水。
同時也算班車,能借著送水拉桶的活,再為劇組臨時接送個人或者買點東西什麼的。
另外,飲食上也改了,沒有大鍋飯菜了,直接上餃子和包子這樣帶餡兒的東西。
不但好做,好運輸、好分好拿,也好吃喝。
而且等級區別和中日不同的喜好,既能體現出來,也不惹眼。
像群演們一水兒全素的大菜包子,每人五個,味道不佳,但能管飽了。
同時直接解決了餐具不足的問題,不用桌椅也無需洗手,於野外就餐兜了就走,席地而食。
劇組的工作人員和普通演員就要講究些了。
包子不光有素餡兒的,還有肉餡兒的。
此外,由於每人都有自帶的飯盒,還能喝一碗稀飯,外加兩個雞蛋,鹹菜管夠。
這些不是滬海廠提供的,而是從不遠處的村落裡採買的。
難得的是個“新鮮”二字。
至於中日雙方的導演,名演員,以及日本工作人員、還有各組的頭頭腦腦們都是同一水準。
這些人吃的不是包子了,而是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