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從1981年開始,年年都有大學生畢業,導致大多數的機關單位都是超編嚴重。
所以即便是大學生,如今要想留京工作撈份體面的工作也不那麼容易了。
何況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導致糧票體制的率先鬆動,這也進一步促成京城形成了“北漂”一族。
其中不僅包括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也包括那些心懷遠大抱負,具有較高文化,來自祖國各地的年輕人。
這些人甚至有許多原本是有很穩定,很不錯的工作的,但為了想要當記者、作家、畫家、演員、攝影師不惜辭職。
京城作為全國文化政治中心,吸引了大量不滿於現狀的有志青年。
所以這一切都讓京城的就業形勢更嚴峻了。
而對寧衛民來說,聘請高學歷的人已經不難,遠比頭幾年容易多了。
許多人並不在乎他提供的工作,有沒有正式編制,是不是鐵飯碗。
反而不少人對於他能夠給出遠超過機關單位一倍以上的工資驚喜不已,幹勁十足。
如此一來,也就在十天半月裡,寧衛民就把兩個文化機構的基本架構給搭起來了。
而且說來也巧了,這個時候,正好霍延平幫他和電視劇製作中心牽線的事兒也有了眉目。
製作中心那邊同意派一個負責人與他見面談談,認為價格合適的話,還可以把剛剛在內地和港城熱播完的《紅樓夢》海外版權賣給他。
於是寧衛民就藉著這個機會,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誠意和實力。
不但開價就是四十萬美金,給霍司長壯了臉,讓電視劇製作中心的負責人非常滿意。
而且還順勢提出了自己想要為京城工美行業拍攝紀錄片的想法,從而獲得了這位負責人的看重與認同,爭取到了製作中心在拍攝和製片方面的技術支援。
要知道,這《紅樓夢》電視劇總共三十六集,總投資可是高達六百八十萬元呢。
就為了拍攝這部電視劇,《紅樓夢》劇組甚至按照原著的描述在玄武區南菜園搭建了一座大觀園。
而日本的NHK電視臺來購買此片,卻還是把共和國的電視劇製作中心當成沒見過外匯,也沒有別的渠道外銷的窮鬼,小氣的只想出一千美元每集。
相比較起來,寧衛民這開口就是一個整數,十倍多的價格,可謂厚道極了,也大氣極了。
只要有了這四十萬美金,製作中心直接就能回收三分之一的製作成本,直接扭虧為盈。
那如何選擇還用猶豫嗎?
更別說寧衛民還有意要斥巨資,為工美行業拍攝大量紀錄片、資料片的計劃。
就是不說這年頭製作中心的負責人也有書生意氣,非常明白這種工作具有多麼大的人文價值。
起碼他答應了,從經濟收穫的角度也是好事。
絕對能讓製作中心多點外快,改善一下相關從業人員的生活狀況。
那還不是一拍即合,親如一家嗎?
所以對於寧衛民來說,不但以較為公平的價格為共和國的電視劇事業出了一把子力,截了NHK電視臺的胡,免於讓日本人趁火打劫,以低價買走咱們的精品電視劇。
他也為自己解決了拍攝影音資料的技術問題,為自己搞華夏文化海外輸出奠定了基礎,成功擴大了事業前景。